紀墨白 作品

3369【黃河大橋】





而且新鄭大橋落成之後,還可以西進到長安、甘州。只要在甘州再建一座黃河大橋,那麼就可以直通西域了。





之前,中歐鐵路北線是從山海關經烏蘭察、歸綏、九原、河套到甘州,是繞了一大圈,把黃河給繞過去了。





畢竟當時的建橋技術有限,要修兩座黃河大橋,難度實在是有點高。而這樣繞的結果,也可以加深內蒙與中原的聯繫。





不過路程總歸多出上千公里,不是太方便。現在有了人才,再加上熟練地建橋經驗,搭建甘州黃河大橋,也就不難了。





……





同年,項南進行了官制改革。





六部由之前的禮部、吏部、刑部、戶部、兵部、工部,改為教育、組織、司琺、財政、民政、外交、水利、國防、交通、監察等。





六部之下的知縣、知州、知府、道臺、藩臺、撫臺、臬臺等一律取消,改為縣長、區長、市長、高官……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為了解決冗官的問題。





其實按照規制,清朝的官僚機構其實並不臃腫。整個清朝有正式任命的文官只有區區四千人左右。





從從九品的司獄、司晨、吏目、巡檢到正一品的太師、太傅、太保、大學士兼管總督等,只有四千多編制。





可是用區區四千多人管偌大的國家,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在朝廷編制之外,就有許多的冗官、胥吏。





比如舊官去任,新官未到,封疆大吏應按規定臨時派人代理其職務,可督撫們卻把吏部分發的即用官扣留在省城,改派與自己關係密切的人去署理。





比如讓實職府州縣官離開任所,到別的府州縣署事,使其以苦缺署肥缺。這是疆吏向屬員示恩和索賄的手段,致使“文員調署紛繁,不惟易存五日京兆之心,即書吏亦呼應不靈。”





由此產生了大量的冗官。





(本章完)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掌上閱讀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