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作品

第十章,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




    臺灣省因為剛剛解放,汪震特別下令,普查人員上門的時候不是2人而是4人,其中兩人帶著槍。



    普查結束之後,還要進行一次抽查以確定此次人口普查的誤差範圍,抽查地區大約會包括十分之一的人口。



    為了支持這次全國人口普查,電子信息工業局將提前“嚐鮮版”T54計算機和T54M中型機生產了一小批,用於人口普查的信息處理和傳遞。



    剛好漢字系統被華為的工作狂們開發了出來。剛好T54計算機帶了個10M硬盤。



    但是10M硬盤是不可能夠的,信息存儲最終是靠25M磁帶機。



    1880年,美國進行第一次現代意義上的人口普查,調查員收回來的數據用了7年才累加統計完畢。這時候距離下一次人口普查(美國國會規定10年普查一次)只剩3年了。



    到20世紀初,IBM公司發明了一些自動機器,比如打孔機來加快人口普查的數據統計速度。後來美國每一次人口普查之後,數據累加統計大概花2~3年的時間。



    現在中國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



    其實不是世界第一次使用計算機輔助的人口普查。最先用計算機的是美國,1950年的人口普查就用上了,機型就是前面說過的一邊賣一邊漲價最後一百多萬美元一臺的UNIVAC-1。



    但是唐華可以確信,中國的這一次全國人口普查雖然不是第一次使用計算機,但一定是第一次使用計算機通信網。



    此外,這一次全國人口普查所收集的人口信息,也要比歷史上的“一普”更詳細。



    ……



    “鑑於現在全國每個省的首府基本上都通了有線電報,因此,人口普查計算機的聯網工作是較為簡單的。一些人口少的偏遠省份或許可以不設單獨的網點,但我覺得連上網也好,因為人口少的偏遠省份交通往往很不方便。”



    在今年初,政務院、國家統計局準備人口普查工作時,唐華對總理是這樣說的。



    “每省配備一臺、人口多的省份配備2臺計算機,標配配件是打孔卡讀取機、打印機、硬盤和25M磁帶機,都自帶中文系統。網絡系統藉助現有的有線電報網,另配備3.2Kb的調制解調器——偏遠地區線路質量不行的話,可能速度到不了3.2Kbit每秒,但無所謂了,偏遠省份一般人口也少。”



    總理看著唐華用筆在中國地圖上畫出的一張網。



    這其實就是用現在的有線電報網為基礎,勾描出來的。



    總理:“人口普查結束後,政務院好像就能接收一個很厲害的系統。”



    唐華嘿嘿一笑:“我國會成為世界第一個所有省份都有聯網計算機的國家。而且,嗯,會在當今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建立一個最齊全的全國人口數據庫。”



    這個數據庫總數據容量是40G,如果用硬盤大概要4000個10M硬盤,這可做不到。



    唐華給的方案是以1600盤磁帶存儲,需用的時候從磁帶讀取到計算機中。



    磁帶存儲器還要雙備份,所以是3200盤。



    國家統計局看來得開闢兩個辦公室堆數據了。



    ……



    雖然是比較原始的網絡連接方式,但計算機還是比有線電報更快捷,因為計算機通信網的終端在省政府大樓裡,甚至可能就在省委書記的辦公桌,而電報的終端在郵電局裡。



    計算機傳遞的信息量比惜字如金的電報多得多。



    計算機傳遞的信息不會出錯。而且計算機傳遞信息可以是交互式的。



    “我看這張圖裡面,有五臺計算機是T54M,其他是T54,北京的中心計算機不止一臺……這些都是什麼?”總理問。



    “T54M是一種中型計算機,它比T54的計算速度更快一些,重要的是存儲數據的能力更高一些。”



    五臺服務器分別歸屬於東北、華東、中南、西南、西北。



    這好像就是當初五個中央局的劃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