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作品

第十章,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




    “唐,我現在對中文系統很有意見,”列別傑夫表達抗議,“我花了三年時間學會了中文,可是這次計算機的中文系統所帶的漢字,有很多的字形發生了變化。我正在花時間重新熟悉新的字體,這有一點困難。”



    唐華:“嗯……這是國家即將推行的簡化漢字,同時還要推行新的漢語拼音。原先的漢字體系有多達兩萬多個不同的字形,我們的計算機,我們現在的存儲系統容納這麼多的字符集和字模太困難了。另外就是原先的漢字體系有很多字筆畫非常多,現在的顯示系統顯示這些漢字的時候就會很模糊,難以辨認。所以這一版漢字系統只收錄常用的6425個漢字,其中包括大約3000個簡化漢字或偏旁部首簡化後的漢字。”



    “根據下發的簡繁對照,我正在重新學習簡化漢字。幸好你們的簡化漢字大部分是有規律可循的,除了少部分以外。比如這個字,它的變化就非常大。”



    唐華看列別傑夫打開的簡繁對照表,眾(繁體)——眾(簡體)



    “老列,眾難道不更直觀一點嗎?一個、兩個、三個,很多人在一起,不就是‘眾’嘛。”



    “那麼繁體的眾又是什麼?”



    “繁體的眾是漢字字形變化中出現的一個錯誤,我們現在只是修正了它。”唐華說,“在公元前1600到公元前1000年,中國誕生了甲骨文,裡面就有‘眾’字,字形就是三個人形。但甲骨文裡還出現了一個眾字的異體字,三個人上方是一個太陽,即太陽下面的人群。這種寫法後來被金文和大篆繼承了。到了公元前600年的西周中期,‘上日下眾’的字形發生了一次錯誤傳承,上方橫置的日變成了橫置的目。這種小篆寫法再後來到了公元25年左右,下方的三個人中間的那一個從‘人’變成了‘T’。從隸書之後,眾字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本世紀初,我們發現了遺失的商朝遺蹟,重新發現了甲骨文,郭沫若從中解讀出了眾字,因此決定把它加入簡化漢字列表。”



    “好了好了,一說到歷史你們所有人都能滔滔不絕地從史前時代開始講起……不過至少我是牢牢把眾字記住了。”列別傑夫表示認輸,“唐,如果你嫌慢,可以把計算機超頻1.55倍。”



    唐華眼前的顯示器,顯示英文和俄文文檔的時候是刷刷刷一下子就滿屏。顯示中文的速度就明顯慢了下來,一行,兩行,三行,不緊不慢地出字。



    這顯示器顯示文檔的時候,一行也只有24個漢字啊……



    “超頻真的有效?”唐華看著老列。



    “當然。”



    “那我試試。”



    果然,頻率上去之後,出字的速度也加快了。大概……加快了1.5倍吧。



    ……



    “報告首長,樓下是來登記人口的工作人員。”



    警衛在院子門口問清楚了上門的兩個人是幹什麼的,回來報告。



    既然查驗過身份確實是工作人員,那唐華還是下去一趟。雖然警衛可以代為回答和登記,但唐華這次就是想近距離看看。



    “我家是4人。唐華是我,出生年月日1923年7月24日,籍貫廣東羅定,職業是幹部。周璇是我妻子……”



    唐華把自己、周璇、唐漢城、葉姨的資料說了一遍,工作人員從一個挎包裡拿出卡片寫好放入另一個挎包。



    1953年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新中國的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



    這也是上海計算機所在唐華到來的時候人去樓空的原因。



    普查標準日定在1953年7月1日0時,參加這次調查登記工作的人員共有二百五十餘萬人。為了保證全國人口調查登記工作的順利進行,在全國組成了各級人口調查登記辦公室,並制定了統一的簡易可行的全國人口調查登記辦法。全國絕大部分地區都嚴格按照這個辦法進行直接調查。但有少數地區不能進行直接調查,而用其他辦法進行了調查,其中主要是未進行基層選舉的和交通不便的邊遠地區。



    普查的標準日意思是“7月1日0時全國有多少人口”,普查工作不只是在7月1日那天,而是要持續很久,北京上海這些發達的人口稠密地區大概一個月能完事,偏遠地區要三個月才能調查結束。



    普查人員上門的時候所問的信息就是“你們家7月1日0時有多少口人”,7月1日以後出生的娃儘管已經出生了,但也不會統計。而7月1日以後去世的老人,儘管普查人員上門的時候人已經沒了,也要登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