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倓 作品

第201章 揚州產業人才的就業問題

  其實這個問題就涉及到分工協作和標準化人才培養的問題。

  現代大學的原始目的是為社會輸送標準化人才。

  例如機械專業,學習之後,初衷是到社會上從事與機械製造有關的工作。

  可是21世紀的社會發展太快,所以出現許多學生畢業後,放棄原本的專業。

  但別忘了,大學的本質還是為社會輸送標準化人才。

  正如眼下的揚州書院,他是為李倓的地盤輸送立刻可以上手的人才。

  它與科舉不同。

  科舉在這個時代是進步的,是不能放棄的,但這並不意味著揚州書院是落後的。

  揚州書院適應的是眼下的非官場人才培養,它是一種門檻低、見效快的教育方式。

  至少目前這個階段的揚州書院是這樣的。

  既然是培養人才,那總得培養完之後,讓這些人能有發展的空間吧?

  不然誰願意來揚州書院呢?

  僅僅靠建寧郡王的名聲,那隻能起到一時的作用,若沒有後續的合理安排,

  “目前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是開荒種田,所以揚州書院出來的學生想要做保正,必須從農學院選拔,要懂農業相關的知識,這是最重要的,官府可以開俸祿聘請他們,設置了這道坎,會有很多人願意去讀農學方面的書籍的。”

  “同樣,學習木工卒業的,可以到現有的揚州製造商行,那裡發放俸祿。”

  “郎君是指數月前剛出現的揚州製造商行?”

  “是的。”

  其實這個製造商行背後的老闆是劉婉。

  劉婉當然不會想著去開這個商行,是李倓讓她去籌備的。

  這屬於李倓的私人產業之一,只不過沒有對外公開。

  而且由於還是草創期,李倓對內部也沒有宣佈。

  這個製造商行是做什麼的呢?

  製造紡車、製造船隻、製造農具。

  與傳統的小作坊不一樣,它有著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的特點,就像澄心堂造紙一樣。

  現在揚州的造紙廠的水碓、雲秀坊的水車,都是從這個商行採購。

  這相當於將之前澄心堂自產水碓、雲秀坊自產水車的產業單獨剝離了出來。

  這樣做的目的,一是擺脫朝廷的監控,二是更加專業化,三是可以解決更多的就業的問題,與揚州書院的人才培養形成產業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