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倓 作品

第201章 揚州產業人才的就業問題


                 當然,服務軍隊還太早,現在主要是服務農業。

  例如農具的製作。

  目前揚州的農具製造已經進入大爆發階段,無論是官方的還是民間的農具,都進入了一個飛速增長的時期。

  這與大開荒的新政是分不開的。

  李倓又問道:“工學院的教程編寫得如何?”

  “這……這一點是杜先生在彙編。”

  杜甫說道:“《百工集》第一部分已經編寫完了,主要包括目前農具、水車、紡車、紡織、造紙的製造部分。”

  “第二部分涉獵到冶鐵、冶銅,鑄劍,還有夯土、陶瓷、銅鏡、玉器製作等部分,這一部分,我找劉益問過,其中冶鐵、冶銅、鑄劍的工藝都是非常成熟的,不僅少府監有完備的文獻,民間也有諸多人有自己的見解,不過我有一個疑惑。”

  “子美有何疑惑?”

  “這些編成書,之前的讀書人對他們不感興趣,工匠出身的人,又不識字,看他們的人極少。”

  “子美這個問題問到關鍵點上了。”

  像高進這種出身的工匠,不識字,雖說現在他的兒子在揚州書院學習認字,可是絕大多數工匠的兒子是沒辦法識字的。

  而且工匠的手藝是父子相傳,平常人也不需要這本書。

  至於識字的人,根本就看不起這本書。

  所以杜甫才會疑惑,這本書到底給誰看?

  杜甫說道:“這確實是一個問題,目前沒有多少人願意讀這本書,在工學院的那些人,進來也更多的是想識字,想卒業之後,謀求一份差事,例如保正,可他們的長處是手藝,他們卻要放棄那些手藝,去當保正。”

  “我與士安也商議過這個問題,想要那些人不放棄原有的收益,想要讓更多讀書人來看這些,學這些,除非學習之後,能有不錯的前程,或者賺取一些安身立命的錢財,否則這本書將被束之高閣,若是一本書無人問津,它寫的再好,又有何用呢?”

  杜甫心下了然,原來郎君心中都知道。

  李倓繼續說道:“解決這個問題並不難,為讀這些書的人提供職務,這個職務可能不是官職,是吏員,或者是民間的一些機會,能幫助他們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