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御貞趙玉真 作品

第218章 八千春八千秋

  “用九?”李凡松猛然說道,“天下大同?!”

  謝宣點點頭,道:“這副楹聯,用了嵌名的形式,將大同二字鑲嵌了進去,雖然對仗沒那麼工整,但是別有一番風味。”

  “天河郡位處嶺南,依照此地口音習慣,賣大包,意為出售便宜貨的意思。”謝宣不愧是飽讀詩書,通曉各地的風土人情,“針鼻削鐵,針已經很細了,還要在針眼處掙利潤。這大包難賣,大錢難撈,敢針鼻削鐵。都說明了世道多艱,他們酒家只能從細微處賺取些許利潤。”

  飛軒與李凡松二人點頭認同。

  “而這下聯更是精妙。”謝宣感慨,“同父來少,同子來多。這個是平鋪直敘的現象描寫,整個天下都是這般,壯年的父親帶著幼小的孩子入酒樓改善伙食的多。年輕的兒子帶著老邁的父親到酒樓嚐個味道的少。”

  “正如下一句,看簷頭滴水,幾時見過倒流。”謝宣道,“彷彿因果報應一般,長輩對晚輩的關愛彷彿簷頭滴水自上而下那麼自然,而兒女的報答,如何比得上父母的付出。”

  “這副楹聯雖說對仗不夠工整,但是其中市井之氣,生動活潑躍然紙上。文詞通俗,哲理卻是豐富得耐人尋味。”謝宣點評,不吝讚美。

  “看簷頭滴水,幾時見過倒流。”小飛軒喃喃念道,忽而法似一燈明,隱隱約約感覺到了前些日子那股難受感,道,“兒女的報答,怎麼比得上父母的付出。。。”

  似乎感覺到了飛軒的情緒不對,謝宣撫摸著他的髮髻說道:“飛軒不必太過在意,對晚輩的薪火相傳是凡人的本性,老一代同樣是這樣認為,新的生命總是比他們這些老骨頭更有希望,更有可能。所以儘可能地將關愛傾瀉到晚輩身上。這是女媧造人初始就篩選進化而來的天性。”

  李凡松像是有所觸動,也不說話。

  “是這樣的嗎?謝先生。”小飛軒仰頭問道。

  “是這樣的。所以才會有天下大同的想法,老有所養,幼有所依。”謝宣說道,“我們進去嘗一嘗這家大同有什麼特色滋味吧。”

  “我先進去看看。”李凡松得令,就要竄入酒家,沒想到在門口便被小二攔了下來。

  “這位客官,不好意思,今日咱們酒家被人包圓了給他母親做壽。客官要是想吃飯住店,還請移步別處,天河郡還有不少更具特色的酒樓。”小二笑眯眯地攔下李凡松說道。

  李凡松垂頭喪氣轉身,走向往這邊來的謝宣與飛軒說道:“謝師傅,看來是吃不成這天河郡最好的酒樓了。今天這家酒樓被人包下來給母親做壽。”

  聽清緣由,謝宣呵呵一笑,道:“我們剛剛還說同父來少,同子來多。沒想到這裡就能碰到倒流的簷頭水。”

  李凡松也是服氣,吃不成飯了,這謝師傅還能樂得出來。

  “不過未必吃不成。”謝宣說道,“說不定還不必花錢。”

  “啊?”李凡松吃驚。

  只見謝宣繞過了李凡松,徑直走向在店門口的小二。

  飛軒與李凡松也好奇這謝先生到底要怎麼樣不花錢就能吃上今日大同酒樓的酒菜,趕忙跟上前去。

  “店家。”謝宣對這小二行禮道。

  “不敢不敢,今日小店被包下來做壽了,還請先生。。。”大同酒家的小二也頗為出眾,見謝宣身著樸素的學子棉襖,受不起謝宣的行禮,忙推辭。

  “我也是來為老壽星祝壽的。”謝宣笑道,“不過忘記了老壽星的歲壽,作為客人這確實不應該。”

  謝宣以儒家仁者無敵的親和力,頓時讓小二信服。

  小二眼珠一轉,便說道:“我記得主人家,今日要我們酒家做了八十個壽桃。不知先生的壽禮是?”

  “八十歲。”謝宣輕聲唸到,隨即回應小二,“自然是壽聯一副。”

  “那先生的壽聯在哪呢?”小二左看右看,只見謝宣空著雙手,暗自思忖莫非在背後小書童的書笈裡。

  “這有何難?店家今日可準備有紅紙。”謝宣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