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新任務




軌道艙:一般用來貨運或者裝載科學儀器以及航天員活動空間,可以省去。



推進艙:發電以及推動載人飛船進行機動,變軌時必須用到。



逃逸塔:火箭發射時放在載人飛船之上,火箭故障時帶著航天員脫離火箭逃生,它的最大任務就是讓每一次發射都用不上它,但必須配備。



這一套下來一年時間哪裡夠?即使加上任務獎勵之後也幾乎不可能,涉及到的技術太多太複雜了。



怎麼看,這都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林炬因此又憂愁起來。



不過第二天的時候幾個好消息還是讓他精神一振。



首先是新遠一號上了央視,受到了來自官方的鼓勵,名氣打響了,現在是民營航天實打實的一哥(雖然目前就這一家)。



聽說國家正在認真考慮像補貼新能源和太陽能一樣,再成立一個民營航天轉向扶持基金項目,到時候可能會獲得大筆的資金支持。



第二是六院發來了正式商業請求,希望購買3臺k120發動機以及全套製造技術,以及生產許可。



還有一個在林炬認為不算好消息的消息:已經有好幾家投資公司找上門,希望認購股份。



這幾個好消息基本都是在資金的方向上能提供不小支持,技術上則沒有任何用處。



林炬對投資沒有興趣,覺得還不如研究一下怎麼實現系統的第二個任務。



來到辦公室,林炬先使用了三張系統工程師卡。



辦公室電話立刻響起,門衛說廠外面來了三個人要進來,林炬馬上讓其放行。



幾分鐘後,三個亞洲面孔都站在了他的辦公室裡。



兩個華裔工程師,都是留學後在歐空局工作的,一個是露西亞航天局工程師,是韃靼人,已經辦下了華國國籍。



他們分別側重於材料、電氣控制和總體設計,系統安排非常全面。



三人名字是陳絢、柯雲和安德羅夫。



當三人分別接受了林炬的合同,系統立刻做出了提示:



【已擁有4名同等級系統工程師,可將其中一名工程師技能升級後,組成科研單位:火箭研究所。



火箭研究所:可進行火箭及發動機研發,增加投資或技術可以提升進度,可以招收非系統人員為學徒,學徒成熟後可成長為系統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