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紅了 作品

第475章 一場對話,長安閉眼

    阿南、虎頭他們才是這個世上的大多數人。

    而世上的大多數人是走不進這座長安城以南的書院的。

    今日的書院入院試彙集了全天下極多青年才俊。

    考生們的注意力除了放在自己的成績上,就是放在那些在入院試之前已經頗有聲名的那些名字上面。

    比如那位由書院教習自偏鄉鄙野親手送回的臨川王穎,年齡雖然才十四歲,但他的禮科抒文在前些日子的長安城裡已經引起一陣轟動。

    再比如來自陽關著名學府門下的才子鍾大俊。

    還有來自南晉汝陽謝府的三公子。

    南晉謝府乃是千世大氏,以詩書傳世,這位三公子謝承運自幼聰慧過人,三歲能文五歲成詩,成長過程中交遊多名士,謝府往來無白丁,府中長輩惜他才學,又不惜重金禮聘各國大才,西席仿似流水席般變換,才就今日之盛名。

    盛名之下必無虛士,謝承運今年不過十八歲,卻已經是南晉今回科舉探花郎,科舉結束之後,他堅辭南晉朝廷官職,千里迢迢北上大唐,目的便是要考進書院。

    書院雖說招生苛刻,但若說南晉探花還不能考進來,那便有些太過匪夷所思,所以沒有人會懷疑謝承運能否過關。

    只關心他能否拔得頭籌。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天之驕子。

    在今日的考試之中有三科被人超過了。

    而這個人就是寧缺。

    卓爾扭頭看了一眼表面風輕雲淡的少年。

    這個和他相識於微末的少年,身上有一種常人難以辨別清楚的東西。

    雖然這些年,他們之間一直不在一起,但是,他知道,十幾年過去了,這少年比起從前,更加厲害了。

    雖然,他依舊不能修行。

    或許別人會因為寧缺在入院試裡考出三科甲上,超過了南晉謝三公子而感到驚訝。

    但是,卓爾不會。

    因為,他的腦子裡有太多古怪的想法,而他也有著很多人難以企及的長處。

    這也是當初,在他瀕臨死亡的那個夜晚。

    他為什麼會選擇拼死去給寧缺傳遞消息。

    因為卓爾相信,只要寧缺活著一天,那個名單上的名字,就總有一天會全部消失在這個世間。

    不過,寧缺這個在人們眼中普通的少年考了三科甲上,甚至超越了大多數人眼中的天之驕子。

    這對於他們來說是難以接受的。

    所以,很多人開始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不過這些疑惑隨著一個老婦人的出現,全部消解。

    然後,書院教習開始點名。

    “謝承運,王穎,寧缺,陳思邈,何應欽……到術科房報道。”

    書院教習點名七個人。

    這七個人很快都一起離去。

    過了一會兒。

    寧缺回來了。

    卓爾問道:“咋樣?”

    寧缺一攤手,道:“你知道的,我不能修行。”

    卓爾一聽,便明白了,想了想,道:“沒事,實在不能,大不了和我回去,找我師父。”

    “不能修行也不見得就是廢柴。”

    寧缺從桑桑手裡接過水壺喝了一口。

    “我考上了,又不是沒考上。”

    “走吧,該回去了。”

    話音落下,一行三人在暮色下向書院外走去。

    ……

    夜色降臨時。

    卓爾回到了小院裡。

    看到師父在屋裡打坐,卓爾躡手躡腳的也不敢弄出太大動靜。

    等他洗漱完畢,才發現師父不知道什麼時候已經坐在了屋簷底下。

    卓爾撓了撓頭,跑到屋簷下坐下,開始絮叨起來。

    絮叨的無非就是今日在書院裡發生的事情。

    聽卓爾吹噓寧缺的事兒,葉千秋只是笑笑。

    卓爾絮叨了大半天,突然問道:“師父,寧缺真的能修行?”

    葉千秋道:“怎麼突然想到問這個了。”

    卓爾道:“寧缺比我有腦子,如果他能修行,一定能變得很強。”

    葉千秋笑了笑,道:“有時候有腦子的人未必能比得過沒腦子的。”

    “修行,講究的是一個心無旁騖。”

    “特別是我們這些修道的,在紅塵中修行更需要心境的歷練。”

    卓爾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師父,我是不是太笨了。”

    葉千秋笑道:“你覺得自己笨還是聰明?”

    卓爾想了想,有些頹然的說道:“大概是很笨的那種吧。”

    葉千秋則道:“能認清自己的人,也算是一種聰明人。”

    卓爾一臉迷糊的問道:“那我到底是笨還是聰明?”

    葉千秋聞言,不禁搖頭失笑。

    過了一會兒,葉千秋悠然說道:“凡事不要過於追求答案,笨還是聰明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沒有一顆向道的心。”

    “只要有心,早一點到和晚一點到,又有什麼呢?”

    卓爾細細咀嚼著師父的話,心裡只覺得有層膜要被破掉了。

    但,還是差那麼一些。

    ……

    時間過的飛快。

    轉眼間,已經是大半個月過去。

    葉千秋的日子依舊過的平靜。

    在市井間,無人打擾,做個普普通通的教書先生,其實也挺好。

    普通人的生活是生活。

    因為這生活之中沒有顯得特別大的事情。

    正因為小,才顯得真實。

    很多時候,太過高大上的東西,太過縹緲。

    葉千秋時常在想,道究竟是個什麼東西。

    是縹緲無蹤,高高在上。

    還是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

    後來葉千秋大概想清楚了。

    道本是無,道就是我要你是什麼形狀,便是什麼形狀。

    但這僅僅是我道,還遠遠算不上眾生道。

    夜裡,葉千秋看著識海之中的那幾片永生之葉,突然感覺到了一種造化的美感。

    世間生命,無論強弱,皆有造化。

    這一刻,葉千秋睜開了眼。

    整個長安城閉上了眼。

    ……

    長安城南城有座黃磚砌成的舊塔,塔身破損不堪,又有青蔓纏繞其間,看上去似乎隨時可能倒塌,然而這般多年過去,舊塔依然立於小小寺廟之間。

    每年春時有無數大雁自南歸來,大雁往固山郡潯陽湖度暑之前,總會飛經長安城,然後在這座舊塔四周盤旋多日,其時雁影遮天,鳥鳴陣陣,場景蔚為壯觀。

    沒有人知道為什麼這些飛行高天,夜宿水畔的大雁會出現在熱鬧的長安城內,會對這座舊塔如此感興趣。

    但時日久了自也看習慣了,近些年萬雁飛舞的場景更是成為了長安百姓賞春的又另一勝景,而那座舊塔也有了一個名字:萬雁塔。

    如今的萬雁塔塔頂住著一位和尚,與龕內青燈佛像,桌上經書筆墨相伴,極少下塔,更少與那些後園裡的好禪婦人相見。

    這和尚自號黃楊,是大唐御弟。

    此刻,在黃楊的面前坐著的是大唐國師李青山。

    李青山看著桌旁抄經的僧人,說道:“昨夜……朱雀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