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圖定式 作品

第200章 陸王心學,輿論反轉!岳父躋身十二境,面見永安帝(兩章合一)

“陸王心學?難道陳恪說的是真的?”



“怎麼可能,老夫聽說淮安王不學無術,乃是一紈絝子,怎麼可能講出如此高深的學問?”



“陳恪親口說的,應當沒錯,他現在是文聖真傳弟子,應該不會被脅迫吧?”



聽到新學說的名字,眾人一片譁然,神情紛紛不敢置信。



他們認為以陸鳴淵的秉性,不可能參與了心學的研究,更不可能參悟出了如此驚世駭俗的學問。



因此對陳恪的話持懷疑態度,甚至覺得是淮安王在脅迫陳恪,好把創立心學的功勞撈到自己身上,在自己臉上貼金。



陸鳴淵聽到眾人質疑的聲音,鬆了一口氣。



為什麼一開始他不修儒道,而是走武道的路子?



一來,是因為原身就不是一個喜歡讀書的人,若是出口成章,滿嘴詩經禮義,無疑會暴露自己。



二來,是因為他沒有文氣,沒有積累文氣,無法做到儒家之中的修身養性,沒有踏入儒道的門檻。



據陸鳴淵所知,這個世界的儒道,不是說你吟詩作對,念念詩,空講大道理,就能讀書成聖。



而是需要長年累月的積累,去研讀各大聖人的著作,多看書,修身養性,溫養積累出自己的文氣。



然後再通過參加科舉,傳道授業等方式,壯大自己的文氣,覺醒出浩然正氣更是難上加難。



陸鳴淵自認是不適合這條道路的,前世考了一輩子試,才入了編,他已經再不想在讀這麼多書,考這麼多試了,而且他在冷宮中,也不可能有科舉的資格。



這不妨礙他培養一個聖人出來。



陳恪就是最好人選。



蹉跎一生,能在世俗繁華的帝京城中,仍然身懷一顆赤子之心,在皇家圖書館文淵閣觀閱三十萬卷藏書,在自己的指點下,終於悟出了心學,這是他應得的。



但陸鳴淵萬萬沒有想到,自己會被陳恪背刺!



文聖三弟子水鏡先生撫須而笑,朝陳恪笑眯眯道:“小師弟,你既然取名陸王心學,這個‘陸’字可是出自淮安王?”



“是。”



陳恪點頭。



“那這個‘王’字呢?”



陳恪眼眸露出回憶之色:“自然是王相公。”



“好一個陸王心學!”



正當眾人傾聽之際,一道爽朗的笑聲從宮牆之側傳出。



“王和甫?”



一位年輕儒士看到一座轎子停在清燭殿門口,從裡面走出一位緋袍官服,腰帶赤金魚袋的硬朗中年男人,臉上露出了驚訝的神色。



內閣次輔,大炎宰相王和甫。



此人乃是永安二十一年的進士,明明名次不高,卻能憑藉各種手段,身居高位,本事不小。



“外公?”



陸鳴淵看到來人,也是露出了詫異神色。



他沒想到自己的外公會這麼快的趕到。



“王相公。”



陳恪見到王和甫之後,恭敬的行了一禮。



王家收留了他,給了他一個及蔭名額,讓他能在文淵閣之中一直讀書,對他有知遇之恩,這一拜,名副其實。



正所謂,滴水之恩,必當湧泉相報。



有大儒見此一幕,不由低聲罵了一句:



“果然是一丘之貉。”



王和甫在各位大儒心中的印象並不好,主要是讀書人之中,也分功利派和學問派,學問派一直看不起功利派,以王和甫為首的,這樣一批以讀書牟利,在朝堂無作為的官員,他們是看不上的。



學問派的大儒們,呆慣了學風清正的書院,向來看不起攀炎附勢之人,王和甫赫然位列其中。



雖然王和甫的地位極高,乃是僅次大炎首輔的一國宰相,可他們依舊心懷偏見,他們不好明面罵,可心裡還是在默默的罵。



“王大人,這新學顯世,不會還有你的一份功勞吧?”一位洛川書院的玄袍大儒淡淡笑道。



雖然整句話裡面沒有一句髒話。



可言語中的諷刺之意,不言而喻。



王和甫為人聰慧,老奸巨猾,豈會聽不出來,他目光深邃,微笑道:“本相可沒有這麼說,都是陳恪自己感悟的,老夫不過是引路人而已。”



“況且以陳恪的家境,他得我外孫的推薦,寄居在我王家出仕為官之前,各大書院都沒有理睬他,盛京書院更是將其逐出學府,陳恪他心地淳厚,不僅沒有計較昔日恩怨,只是以‘王’字命名心學,你們又有什麼權力干涉?”



王和甫的反唇相譏,讓在場的大儒沒有想到。



你們各大書院,個個冠冕堂皇,在陳恪有難之際,為何沒有收留他,難道是陳恪沒有去拜訪嗎?



肯定不是,一定是被各大書院刷了下來,被各種關係戶弟子填滿了名額,寒門子弟豈有出路。



如今被我王家看中,成了人中之龍。



難道現在是眼痠了?



這盡是王和甫的言外之意。



只不過說的很是委婉,在場大部分人都是聰明人,自然能聽出來。



陸鳴淵聽完之後,暗歎外公的嘴巴之犀利。



不愧是混官場的。



不吐一個髒字,不說一句難聽的話,就讓在場大儒的臉色比大便還難看。



王和甫見沒人回答,氣氛沉默,這才輕輕一笑道:“以各位的聰明才智,學識淵博,應該早就明白了陸王心學的道理,何為心即是理?說白了,善惡自在心中,每個人的善惡觀都不同,是非觀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