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憤怒的獅子 作品

第275章 古代猛將12

 天幕講述歷史猛將,萬界古人們都在想本朝可有此等猛將。 

 而各朝各代帝王將相們想到是江山社稷,以天幕盤點的幾期內容來看,猛將要麼處於開國初期,要麼中後期。 

 而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明太祖朱棣及明朝其它時期位面的皇帝們心裡打鼓了。 

 他們心中又是另一番心思,害怕祖宗知道一些不堪之事,惹怒祖宗而申請跨位面來到自己的時空,屆時怕是不死也要脫層皮。 

 然而有時侯怕什麼來什麼,這不天幕點明瞭人名,這回有皇帝心裡惶恐不安了。 

 天幕:“歷史猛將,盤點大明王朝猛將俞大猷。 

 俞大猷字志輔,小字遜堯,號虛江,泉州晉江人。 

 明代抗倭名將。都督,軍事家,武術家,詩人,民族英雄。 

 早年學習易經,世襲百戶。嘉靖十四年考中武舉,授千戶,金門守禦。經過兵部尚書毛伯溫推薦出任汀漳二州守備,擊破海賊康老。 

 授都指揮僉事,平定新興,恩平的叛亂。 

 嘉靖二十八年經右副都御史朱紈推薦出任備倭都指揮,平定安南範子義叛亂,安定了海南的形勢。 

 嘉靖三十一年開始與倭寇作戰,人稱“俞家軍”與戚繼光並稱為“俞龍戚虎”。 

 掃平了為患多年的倭寇,戰功累累,常被彈劾,遭到免官。 

 創立兵車營,設計創造用兵車對付騎兵的戰術,累遷福建總兵官後府僉書。 

 萬曆七年告老還鄉,病逝於家中。時年七十七歲。獲贈左軍都督,諡號“武襄”。 

 著有兵法《發微》《劍經》《洗海近事續》《武經總要》等軍事武術作品。 

 後人將俞大猷詩詞編成正氣堂集》。 

 俞大猷早期拜王宣,林福為師,學習易經,得到蔡清的真傳。後以拜趙本學學習用《易》推演出來的兵法。 

 俞大猷曾經說:兵法術數從五起,猶如人身有手,足,頭五體一樣。雖然領有百萬之眾但可以使他們協調一致,合為一人之用。 

 之後又跟隨李良欽學習劍術,俞大猷家裡雖然屢告貧乏但他卻意氣自如。 

 父親病逝後俞大猷放棄學業繼承了百戶的世襲職務,嘉靖十四年俞大猷中武舉人,被任命為千戶,守禦金門。 

 這裡的軍民常無事取鬧,告到公庭難於治理。俞大猷採取教化的方法誘導他們以禮讓為先,於是訴訟也就停息。 

 俞大猷於是上書給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惱怒地說:“小軍校怎配上書言事。” 

 將俞大猷一頓亂杖並剝奪了他千戶的武職,兵部尚書毛伯溫出征安南,俞大猷又上書陳述作戰方略請求從軍出戰。 

 毛伯溫對俞大猷的軍事見解頗感驚奇,可惜正值撤兵未能立即起用。 

 嘉靖二十一年蒙古軍大舉攻略山西,皇帝下詔選舉天下勇士,俞大猷於是到巡按御史那裡推薦自己。 

 御史將俞大猷上報到毛伯溫那裡,毛伯溫將俞大猷送到宣大總督翟鵬那裡,每每被俞大猷折服。 

 翟鵬內疚地說:“我不該以對待武卒的態度接待你。”並離開自己的座位上前施禮致意,此舉使全軍震驚。 

 然而翟鵬終究也未重用俞大猷,俞大猷告辭而歸。 

 而後毛伯溫用俞大猷為汀州,漳州守備。俞大猷駐紮武平,建<讀易軒>與當地讀書人一起舉辦文會,詩詞唱和,每天還教授武士擊劍。 

 俞大猷曾多次擊破海賊康老,俘斬三百餘人。俞大猷官升署都指揮僉事,隸屬廣東都司。 

 嘉靖二十六年,譚元清在新興,恩平一帶屢次叛亂。總督歐陽必進將此事交給俞大猷處理,俞大猷於是讓百姓各自守衛自己的地方,自己帶幾個隨從親自去拜訪各個首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