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憤怒的獅子 作品

第274章 古代猛將11

 歷史上的文臣武將在天幕的介紹下,萬界古人瞭解到各個朝代的情況,也有自己的的判斷。 

 而現代社會武珊珊與林楓打算做完後面關於猛將的視頻,以期待有一個好的內容結束古代猛將的盤點。 

 萬界之中天幕高懸於各個朝代的天上,激昂的樂曲響起,萬界古人盯著天幕看著天幕將要播放的內容。 

 天幕:“歷史上那些猛將們,又有多少人記得?本次1盤點是最後幾期猛將榜,誰能上榜呢? 

 元朝 張定邊 

 張定邊元末著名猛將,為人急公好義,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隨陳友諒起義,定都武昌。 

 轉戰荊楚,征伐兩江,閩,浙邊重鎮,攻無不克。張定邊率領他的三條戰船一刻不停直接衝向朱元璋旗艦,想要百萬軍中取元璋首級。 

 他持劍站船頭,一身都是膽,身陷重圍,孤軍奮戰卻越戰越勇,銳不可當。 

 明朝 俞大猷 

 他是抗倭名將,一生幾乎都在與倭寇作戰,戰功顯赫,擊破海賊康老,平定新興,恩平的叛亂。 

 嘉靖三十一年開始與倭寇作戰,掃平了為患多年的倭寇,戰功累累。同時還是民族英雄。 

 張定邊元末著名猛將,陳友諒部將,官至太尉。公公元1363年八月,陳友諒死。擁立友諒子陳理為帝,次年二月隨陳理降朱元璋。 

 其後經歷存在多種傳說,其事蹟散見《明實錄》《明史》等記載。《皇明英烈傳》及傳統戲曲等文藝作品演繹。 

 張定邊早年事蹟不詳,元至正二十年,陳友諒殺徐壽輝,建立陳漢政權,張定邊任太尉。 

 其後張定邊隨陳友諒進攻朱元璋的控制地域,陳友諒中朱元璋的部將康茂才投書偽降之計,招致失敗。張定邊出戰,於采石之戰中被擊退。 

 至正二十一年,張定邊以知院身份進兵,攻陷朱元璋政權控制下的安慶。安慶守將餘元帥等逃歸,被憤怒的朱元璋殺死。 

 至正二十三年,在江爵引誘下張定邊與同為陳友諒部將的蔣必勝進兵饒州。朱元璋部將內部不和且缺少防備或死或逃,江爵得以控制饒州。宋濂《平江漢頌》並稱張定邊以“梟猛”著稱,中箭上百方退。 

 陳友諒軍敗,張定邊欲護陳友諒退保鞋山,但被朱元璋部阻遏。 

 後陳友諒頭顱中流矢而身亡,張定邊與漢政權的韓丞相,楊副樞猶冒死,黑夜駕小舟載陳友諒之屍護諒之子陳理奔武昌,立理為帝。 

 鄱陽湖之戰後朱元璋乘勝追擊,進攻武昌張定邊率部堅守,戰至至正二十四年。期間張定邊曾派人聯絡漢政權的丞相張必先入援。 

 但張必先在入援途中戰敗被擒,朱元璋部遂將張必先綁至城下動搖城中士氣;張必先亦勸張定邊投降並稱張定邊“氣索不能言”。 

 其後朱元璋又派兵奪取了武昌城東南的制高點高冠山,城中士氣更加低落。朱元璋見時機已到又派羅復仁入城勸降,陳理,張定邊等遂請降。 

 至正二十四年二月十九日,張定邊隨陳理出降。此後,張定邊事蹟缺少可靠史料記述,有被殺,改名換姓歸隱,出家為僧等多種說法。 

 惟至正二十七年朱元璋派常遇春等北伐中原時還曾提起武昌之戰,用張定邊據城指揮的事例告誡常遇春不要輕敵致敗。 

 張定邊:元末第一猛將,百萬軍中差點取了朱元璋首級。 

 朱元璋從一個農家子弟變成叱吒風雲的一代帝王,遇到了無數強勁敵人,經歷了無數生死時刻,用“步步驚心”來形容毫不為過。 

 公元1363年秋天,朱元璋就在鄱陽湖經歷了一次激烈戰鬥。 

 差點被敵方一名悍將要了小命,這名悍將叫張定邊。 

 在明朝文人筆下他還有一個更響亮的名字“元末第一猛將”! 

 這可是徐達,常遇春,李文忠,馮勝,湯和等朱元璋麾下大將都沒有享受到的名號。 

 張定邊是湖北沔陽人,生於1318年,出生在一個貧寒的漁家。雖然家庭貧寒,可張定邊長得身材魁梧,瀟灑英俊,一身破爛的衣服也遮擋不住他身上散發出的貴族氣質。 

 他沒有讀過什麼書,倒趁此機會練成一身好武藝。路見不平一聲吼,張定邊為人急公好義,喜好打抱不平,在當地很有名氣。 

 後來張定邊認識了同為沔陽老鄉的陳友諒,他們結拜為兄弟,從此生死與共,風雨相隨。 

 張定邊不僅精通武藝,他還熟讀兵書而且知天文,識地理,善謀略,甚至還會算卦, 

 在元末的武將中張定邊是唯一的全能型選手,綜合素質超過了徐達,常遇春等人。 

 在張定邊等人的全力輔助下陳友諒起兵反元,很快就成為長江以來最強大的一支軍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