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辦學堂





看來,樟樹村的那個學堂去不得。




但是附近的村子,除了樟樹村,也沒有其他村子有自己的學堂,有錢一點的人家,都是直接請個私塾先生在家教孩子唸書。




喬苒也想過找個私塾先生,但是這樣的話,村裡的其他孩子們該怎麼辦?




老村長已經將大家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很多人家都已經把喬家人當成了榜樣,都希望能跟著他們家走,以後飛黃騰達過上好日子。




喬苒想了想,還是跟老村長商量,乾脆在村裡辦個學堂好了,夫子她去找,束脩大家一起出。




老村長聽了喬苒的分析,也感覺去別人村子裡的學堂唸書不太穩當,而且那學堂還不靠譜。




只是自己村裡辦學堂的話,老村長心裡有些兒沒底:




“苒丫頭,這辦學堂得花多少錢呀?夫子的束脩貴嗎?”




喬苒將自己打聽來的告訴老村長:




“村長爺爺,我是想著,咱們現在還沒將房子建好,不過多買點油氈布再搭幾個帳篷,也花不了多少錢。至於束脩,樟樹村那位老童生收的是一個學子一年一條臘肉、一斗米。我想去請一位秀才來咱們村當教書先生,束脩一兩銀子一年,包吃住,您看怎麼樣?”




一個孩子一兩銀子,這在以前對清水村人來說當然是一筆鉅款,要是還在青州老家,肯定沒有人家願意花這麼多錢送孩子去唸書。




但是現在嘛,這一路上打的獵物賣的皮子,每家人都起碼有幾十兩存銀了,多的一二百兩都有。




花一兩銀子讓孩子去唸書,對於現在的他們來說也不算是多大的負擔了。




不過,他們畢竟才剛到這裡,以後還要建房子、買傢俱用品等,要花的錢也不少。




要是孩子多的人家,全部送去學堂,束脩就得好幾兩銀子了,還是會心疼的吧?




老村長在思考著,他不得不為全村人以後的生計著想。




“苒丫頭,照理說,這一路上有你帶著大家打獵賣了這麼多皮子,大家夥兒都多少攢了些銀錢,但是這束脩,一個娃兒一兩銀子,家裡有幾個娃兒的,這負擔也不小。你說,可不可以用其他的來代替呢?比如咱們收了糧之後,也給幾鬥米當束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