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筆梨 作品

第253章 危中有機(二十一)

李秉哲決定創辦製糖廠的事情很快就在南韓國地區流傳開來,很多企業家都認為這是商界的1大笑談,認為李秉哲這種做法是不自量力;有1部分人對於李秉哲的決定持懷疑的態度,也不看好他的選擇;還有1些人認為李秉哲有這樣的想法很厲害,是國民的英雄。

許多‘吃瓜群眾’就這1事件同樣是議論紛紛,當時的南韓國剛剛結束戰爭,開辦製糖廠確實是1個很大的挑戰,不僅資金短缺,而且也沒有相應的技術人員。

但是,不論外界如何反響,都沒能影響到李秉哲的決定。

李秉哲1邊無視外人的流言蜚語,1邊為糖廠選址,最後在釜山看中了1塊地皮,花費高價買下,隨後開始在此建廠房。經過了接近大半年的時間,李秉哲的糖廠終於在1953年8月1日掛牌成立了,他為糖廠取名叫“第1製糖工業株式會社”。

1953年3月,南、北韓國正式簽署了停戰協議後不久,為了製糖的工業設備,李秉哲與和第1製糖工業會社的社長金在明1起去東洋國進行考察,並且協商設備進口的問題。

李秉哲和金在明的這次行動受到了東洋媒體的高度關注——持歡迎態度的東洋媒體表示:“李秉哲和金在明的東洋之行,將會增進日韓兩國的經濟合作,開創兩國合作的新局面。持反對態度的媒體則表示:“南韓國是東洋白糖的主要出口國,現在南韓國想要建立1個規模和實力與東洋相當的糖廠,南韓國有必要丟掉這個廣闊的市場,培育1個競爭對手嗎?”

儘管東洋各界對李秉哲來日考察的反應不1,這次考察卻進行得十分順利,很快便確定了訂貨廠家。不過機械公司提出要求說,南韓國的技術人員水平不夠,所以機器的安裝必須由東洋國的技術人員親自進行。這句話明顯帶有諷刺的意味,讓李秉哲和金在明都感到了羞辱,但也正是這1句話激發了他們兩個人的鬥志。這件事情過後,李秉哲和金在明就日夜不停地考察東洋國的機械製造行業和製糖廠,他們1邊考察,1邊暗中學習。

事實上,李秉哲與金在明之所以能夠順利在東洋國境內如此安心地考察製糖工業,是因為沈萬福讓堂弟沈萬仞給東洋國的主要製糖企業打過招呼,而運送製糖機器的業務也是由川崎造船公司來負責——黃埔船塢與川崎造船聯合控制了從南洋、東洋出口至南韓國的走私通道,而在這1張走私網絡當中,涵蓋了大米、成衣、白糖、藥品等生活必需品與……軍火!

除此之外,沈萬福還專門授權太和銀行南韓國全資分行聯合了j.p.摩根、大通國民銀行、花旗銀行等黴國大型商業銀行在南韓國地區的分支機構成立了1個銀團,專門向3星、現代、lg、樂星等在沈萬福前世響徹全球的南韓國企業集團提供信貸,累計信貸額為2億美元,其中沈萬福以私人名義向3星物產、3星商社、第1製糖等與李秉哲息息相關的3星系企業提供了價值1億美元(大約是6000億新韓元)的無息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