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筆梨 作品

第253章 危中有機(二十一)


給3星物產的職員們開完動員大會之後,李秉哲下定決心發展製造業,製造生產生活必需品,來滿足本國人民的需求,用自己的技術實現國產化。他認為只有實現了國產化,才能夠有機會發展國內產業,而這也是企業家身上應該肩負的責任和重擔。但是,儘管李秉哲雄心勃勃地想要幹出1番事業,卻始終沒有1個清晰的目標,不知道要從哪裡開始入手。

1953年,李秉哲說服了手下的員工,在建廠這個問題上大家達成了1致意見。之後,李秉哲立刻動員全體員工到市場上進行全面細緻的調查,調查的重點是當時社會上最迫切需要的日常必需品。在員工到市場上進行調查的同時,李秉哲也委託了國外有關機構進行相關的調查,而他自己則去經濟部門拜訪相關的專家,虛心地聽取他們的意見。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李秉哲最終將選擇的範圍縮小到造紙、製藥和製糖業這3個行業中。

範圍縮小了就方便了李秉哲的選擇,他仔細地對比和分析了這3個行業的現狀。

從造紙業這方面來看,在南北韓國還沒有分裂之前,整個韓國半島境內1共有21家造紙廠,其中有14家是分佈在南韓國境內的。

這其中除了設在群山的造紙廠規模較大之外,剩餘的13家都是小作坊式的經營,而且這13家造紙廠中又有很大1部分在這場戰爭中被炸燬,最終這些小廠就只剩下了3家,他們總共的年產量不過34千噸,但是南韓國境內對紙張的需求量卻是十分巨大的。國內的紙張產量遠遠滿足不了國民的需求,因此南韓國地區的大部分紙張都是從黴國進口的。

製藥業方面的情況也不比造紙業好多少。在韓國半島擺脫殖民統治之前,整個韓國半島的藥品市場是被東洋國壟斷的,其境內連1臺像樣的藥品生產設備都沒有。擺脫了殖民統治之後,大量的歐美藥品開始取代東洋國藥品,在韓國半島境內大行其道。現在,南韓國地區仍然無法自主製藥,其境內的製藥業1直都處於空白狀態。

製糖業的情況也很不樂觀,擺脫殖民統治之前,整個韓國半島只有1家東洋人建於平蘘的製糖廠,而在韓國南部地區,則是1家制糖廠都沒有。

南韓國對於糖的需求卻在不斷地增加,僅1953年1年時間,南韓國進口糖的總量就達到了23900噸,總共花費了200多萬美元,而且進口糖在國內的價格要比在國外高出了整整3倍還要多。大量的白糖進口已經成為國家消耗外匯,增加人民生活負擔的重要因素之1。

其實,從這3個行業的經濟效益來看,製藥業的利潤是最大的,但是它的生產技術十分複雜,而且要求很高,生產的產品也很難保證質量,製藥廠從建廠到投產的週期又十分漫長;造紙廠的情況和製藥廠相似。相比之下,製糖廠從建廠到投產的週期相對較短,而且利潤也很高。所以,經過1番審慎的分析後,李秉哲選擇了製糖廠作為自己興建工廠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