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蘿浠月 作品

第91章 兄弟情深



 蘇辰也沒想到自己有一天會主動提出“流放寧古塔”這幾個字,不過滅九族什麼的,恕蘇辰這個小小的平民之心無法心安理得旁觀。


 康熙:不錯,孩子會用心眼了,求情也求的這麼不明顯。


 保成沒想到他哥會把流放寧古塔這樣輕輕放過的刑罰,給耿家人,轉頭道:“阿瑪,輕饒他們,豈不是讓人覺得行刺皇上一點本錢都不用付?”


 康熙說道:“耿家在西南軍中的舊情,朕多少還是要顧及的,另外,他們和咱們家,是親戚,誅幾族都不好看。”


 所以他也是傾向輕放耿家其餘人的,不過這個其餘人的部分,僅僅限於愛新覺羅氏以及她生的兩個孩子。


 保成正是中二期,對於大哥和阿瑪的這種處理非常氣不過,一會兒也不在車上了,下車後叫一個侍衛給他牽來馬,迎著夏日晚風就策馬飛奔起來。


 蘇辰靠在窗邊看著,路過兩邊有農田的路段時就提醒:“減速減速。”


 騎到天色昏暗,看不清前方景物的時候,保成緩下馬速跳上車,這時候他的氣惱已經順著風飄沒了。


 蘇辰好笑道:“你現在有很多儒學師傅吧,怎麼脾氣還和小時候一樣?”


 保成癱著靠在椅背上,說道:“我在別人面前才不這樣,”一翻身又道:“阿瑪,我想吃烤雞。”


 前面就是一個小鎮,但長長的御駕隊伍並沒有進去,只在外面紮了營,不多時就有陣陣香氣飄出。


 明亮的篝火旁,保成捧著一整隻烤雞,在他為了養傷不宜吃油膩之物的哥哥面前,大快朵頤。


 最後一隻烤雞被他啃下去半個,打個嗝兒放在了一邊。


 蘇辰很懷疑保成這兩年的太子教育,怎麼比他小時候還不講儀態呢。


 “擦擦。”


 接過他哥給的手帕,保成擦掉嘴角的油跡,這才露出屬於太子的溫和一笑:“哥,你想吃不?但是你現在不能吃,哈哈哈---”


 蘇辰:拳頭有些癢。


 偏在這時候,趙澤還端著剛熬好的粘稠雞絲粥給蘇辰送來,雖然喝雞絲粥也是吃肉,但美味程度和塗抹了各種香料經過炭火燒烤的烤雞無法相比。


 蘇辰捧著一碗清淡雞絲粥,喝的滿嘴淡。


 康熙說保成:“別故意氣你哥。”


 阿瑪,你確定是在給我們解決矛盾,怎麼聽著像拱火啊?


 第二天第三天,蘇辰依舊是基本上在車裡睡著度過的,不過保成來了,每當經過村莊城鎮時,他都會下去買一些新鮮玩意。


 往往等蘇辰醒來,眼前便是一堆滿是這個時代風俗特徵的小玩意。


 其中竹編是最常見的,到大同府蘇辰的莊園時,車裡的空地已經放不下保成隨時下去買的竹編了。


 蘇辰的莊園才買下來三個多月,只不過四處的佈置已很具有他這個主人的特徵了。


 別人家莊園外一般種植桃柳,他這裡門口種的除幾顆葉子稀疏的櫻桃,就是修整的十分齊整的覆盆子等地生漿果類苗圃。


 其實蘇辰還想種草莓和藍莓,但他遊歷兩三個省份,深入山林野地也沒有發現這兩種在現代很常見的水果。


 或許它們的原產地不在中國現在還沒有傳入,蘇辰試圖自己多多移植本地的各種漿果,他請了附近的兩個有經驗的老農在有意識的培育口感更好外觀更好看的莓果。


 希望在有生之年,還能吃到和草莓差不多口感的莓果。


 已經過去三天,蘇辰肩膀上的傷口又長好許多,他每天都用空間泉水衝奶疙瘩喝,現在揚手臂都不會覺得太疼。


 馬車在莊園門口停下,蘇辰拎了個保成路上買的竹編中的一個小籃子下來,蹲在苗圃旁很快摘滿一籃子汁水豐盈的漿果。


 莊園裡的管事聽說主子回來,當即帶著正在田中幹活兒的八個婦人到門口迎接。


 不錯,蘇辰這個莊園中的管事做活兒的,全是從鎮上找的婦人,至於這附近幾個村子裡的男人們,都在距離莊園三里遠的煤球場工作。


 對於蘇辰除了兩個經驗老農全找婦人在莊園工作的這一行為,附近的百姓們沒有半點不好的議論傳出。


 因著不可能一直待在這個莊園,為防止這裡被僕從的一家把持,蘇辰從鎮上僱來的婦人全是無家可依的寡婦。


 婦人們很珍惜主子給的機會,將一切都打理的井井有條。


 管事婦人姓周,人稱周大娘,她沒兒沒女,丈夫死後就被小妾生的孩子找個光明正大的藉口趕到了外面。


 蘇辰去鎮上找做事人的時候,正巧碰著她捧著狀子在縣衙告那小妾之子不孝,很可惜小妾的兒子考上了功名,縣太爺更給他面子,以老糊塗為藉口叫書辦把婦人拖出了公堂。


 蘇辰是第一次見識到,在清朝這個孝順大過天的地方,不想孝順也有很大的操作餘地。


 他在街上攔住婦人,給她做了個面試,察覺此人雖然已經年過四十卻頭腦清晰審事有度,便直接錄用了。


 之後再錄用的婦人們都沒有這位夫家姓衛的婦人有能力,於是她便從衛老夫人成了這個小小莊園的周大娘。


 周大娘不僅有組織安排能力,還有一手很不錯的茶飯手藝,領著主子一家到主院歇下,她就提著菜籃子莊園北邊的田中走去。


 她準備逮一隻雞再刨一串子洋芋,給主子的父親和弟弟也嚐嚐他們莊園的特色菜:洋芋燉雞。


 不過主子習慣稱洋芋做土豆,周大娘暗暗告誡自己可不能叫錯了。


 其實周大娘的孃家,在一百年錢還是給明宗室供應菜蔬的菜戶,但清朝佔了天下之後,這個菜戶制度就已被取消。


 早些年又是戰亂不停的,她和爹孃流亡幾個省才勉強在大同安頓下來,像是洋芋、落花生那些稀罕種子,都被他爹送出去打點人了。


 這些周大娘小時候能有幸吃上幾口的稀罕物,在種子流出去之後,便又成了大戶人家菜園裡的金貴物兒,她想吃也摸不到門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