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唐 作品

第一百六十章 綵鸞切韻,寧海飛狐

《女冠詩》

  【唐】吳綵鸞

  心如一片玉壺冰,未許纖塵半點侵,霾卻玉壺全不管,瑤臺直上最高層。

  寵辱無稽何用爭,浮雲不礙月光明,任呼牛馬俱堪應,肯放纖埃入意城。

  身居城市性居山,傀儡場中事等閒,一座虛彌藏芥子,大千文字總堪刪。

  ......

  鹹通十四年四月十六,蘇州華亭縣徐浦場。

  淨蓮大社蒙童學堂內,一名身材高挑的女子穿著一襲素色羽衣,端坐在塾師專用的案桌後方,那清媚無邊的面容此刻卻滿是嚴肅的神情。

  除去一根桃木髮簪和一頂簡約的蓮花冠,她渾身上下再無半分其他飾品,而玉面朱唇上也未施以半分粉黛脂膏。

  身份證-563743675

  宛如國手描摹出的工筆仕女圖中人物,頗有幾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意味。

  她將一雙鳳目投向案桌,輕輕翻開手中形如龍鱗裝幀的書卷細細察看,這是一卷使用龍鱗裝的抄本。

  (龍鱗裝又叫旋風裝,由卷軸裝演變而來。它形同卷軸,由一長紙做底,首葉全幅裱貼在底上,從第二葉右側無字處用一紙條粘連在底上,其餘書葉逐頁向左粘在上一頁的底下。

  書葉鱗次相積,閱讀時從右向左逐葉翻閱,收藏時從卷首向卷尾捲起。

  這種裝訂形式捲起時從外表看與卷軸裝無異,但內部的書葉宛如旋風,故名旋風裝;展開時,書葉又如鱗狀有序排列,故又稱龍鱗裝。

  龍鱗裝是古代中國書籍裝幀樣式由卷軸裝向冊頁裝發展的早期過渡形式。)

  只見卷首用娟秀的小楷字體寫著“唐韻”兩個稍大的字表明這是標題,左側則是一行細密的“開天年間陳州司馬孫愐刊謬補缺切韻所作”,“西山女冠吳綵鸞鈔本”等表明抄本來歷的字樣。

  顯然,這是一本名為《唐韻》,用於講解音韻的辭書。

  出自本朝開天年間的音韻大家孫愐,為增補隋代陸法言所著的辭書《切韻》而作,是當世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音韻著作。

  無論蒙童牙牙學語,抑或進士吟詩作對,若想學習官韻正音,都需仰仗此種韻書為基。

  密碼五六37四三陸七伍

  而這卷龍鱗裝手抄本的《唐韻》上熟悉的娟秀字跡一映入眼簾,魚幼微就知道它到底出自誰的手筆——與她同為女冠出身的前輩書法大家吳綵鸞。

  (現藏於臺北故宮,目前所見年代最早的唐寫本《唐韻》和故宮博物院藏龍鱗裝唐寫本《切韻》是現存唯二出自吳綵鸞的書法作品,後者以其舉世無雙的裝幀更顯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