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油之手 作品

第五十章 襄陽陷落、解圍彭城

彭城歷史悠久,相傳帝堯時,封彭祖於此,建大彭氏國,地處華夏九州之一的徐州。

前秦攻淮北之戰時,彭城周邊局勢犬牙交錯,分屬秦、晉控制區域。

西北方向是下邑、豐縣,北面是小沛、薛縣、嶧縣,不過嶧在東晉時廢縣,被併入蘭陵。

東北方向就是呂縣、蘭陵,東面是下邳、郯縣。

西面是蕭縣,西南是相縣、蘄縣。

南面是楚漢決戰之地垓下,西南是睢陵、取慮、下相。

垓下再往南就是位於淮上的當塗,晉室南遷後,在江南僑置當塗,因臨姑孰溪,又名姑孰,為建康西南屏藩,長江水路津要,桓溫與司馬昱在洌洲會面後,就自赭圻移鎮於此,準備第三次北伐。

淮上當塗舊地在東晉末年改置為馬頭郡,與其相對的淮河南岸,上游是壽春,下游則是古縣鍾離,東晉時稱燕縣,境內有鳳凰山,明朝初年朱元璋將治所遷往鳳凰山之陽,遂稱鳳陽。

蕭縣與彭城近在咫尺,前燕滅亡後,為前秦所有,往西是芒縣、臨睢、譙縣、苦縣、淮陽,東晉豫州刺史桓伊就率部駐守在淮陽。

下邳當時仍在東晉治下,謝玄率軍支援彭城,自廣陵出兵北上,走中瀆水道,經樊梁湖入破釜塘,駐兵於泗口後,派何謙領兵於淮、泗之間遊弋,佯作向西北救援彭城。

秦、晉兩軍圍繞彭城,在外圍再度形成對峙,直到襄陽方向的戰事分出勝負,受此影響雙方才各自進一步動作。

泗口位於淮陰北部,即古泗水入淮之口,南宋初年,黃河南泛奪淮入海之前,水流清澈,也稱清口,由此向上溯流可途經下相直至彭城,沂水尚是匯入泗水的支流,流經下邳。

下邳上游,郯縣、蘭陵分處沂水東、西兩岸,再往上游則是琅琊,此時為前秦控制區域,琅琊太守高平人徐攀的父親徐統,後趙時為侍中、司隸校尉,苻堅繼位後,為報年幼時的相面之恩,於是提拔徐攀為官。琅琊北面是東莞,東莞再往北就是廣固城,前秦青州刺史苻朗的駐地。

漢初三傑之一的兵仙韓信就是淮陰人,東晉建立後,最年輕的刺史荀羨,二十七歲就拜領北中郎將、徐州刺史,假節鎮守京口,殷浩北伐時,荀羨先後奉命移鎮淮陰、下邳。

荀羨十五歲時,正值成帝司馬衍在位,因為與元帝司馬睿之女尋陽公主年齡相仿被選為駙馬。由於不想與皇室聯姻,荀羨選擇逃婚,在遭追還後,被逼著成親,拜為駙馬都尉,然後就真香了,這也是後來他年紀輕輕就獲授刺史的原因之一,此外還附從於褚裒、殷浩、王羲之等人,共同對抗桓溫。

荀羨的姐姐荀灌就是灌娘救父一事的主角,二人的父親荀崧則是荀彧玄孫,時值西晉末年,任平南將軍的荀崧被圍困在宛城,十三歲的荀灌率十數名勇士突圍出城,到達襄陽向南中郎將周訪求援。宛城之圍解除後,荀崧因感念解圍情誼,答應了周訪的提親,將荀灌嫁給了其長子周撫。前秦攻梁、益二州時,在涪城向楊安投降的周虓,就是周撫曾孫。

荀羨鎮淮陰時,認為淮陰地處要害,卻“無地屯兵”,於是在秦漢故城以南約一里處,營建新城,又在破釜塘以東的石鱉城屯田,石鱉城是鄧艾所築,為其屯田故地。

三國時,曹魏為了對付東吳,在東南前沿屯田積儲軍糧,作為太尉司馬懿掾屬的鄧艾奉命前往巡查,著《濟河論》建議疏通漕運、實行軍屯。鄧艾在此地修白水陂,東西長三十五里,與破釜塘相連,稱白水塘,開水門八道用以灌溉,設屯所四十九處。

樊梁湖得名於上游自西岸匯入的樊梁溪,東岸是高郵,因秦始皇滅楚國後在當地築高臺、設郵亭而得名,明朝洪武初年始稱高郵湖。

破釜塘即洪澤湖,隋朝末年煬帝南巡江都,途經此地,因久旱遇雨,始有洪澤之稱,唐時才稱洪澤湖。

被圍困在彭城的沛郡太守戴逯,出身譙郡銍縣,與銍縣桓氏的桓伊同鄉,與出身龍亢的桓溫同郡,因此在桓溫勢大時獲得任用。

與戴逯類似的,還有同樣出身譙郡的丁穆,前秦攻襄陽時,丁穆時任順陽太守。

而攻打襄陽的前秦後續部隊到達南鄉後分兵,苟池、毛當、王顯等人統兵四萬南出武當,沿途攻擊,往樊城會合。

西晉末,將南鄉郡改為順陽郡,下轄酇、順陽、南鄉、丹水、武當、陰、筑陽、析八縣,以酇、陰、筑陽三縣為順陽王封地,治所設在酇城,因是順陽國都城,亦稱順陽。

漢初三傑之一,名列功臣之首的蕭何,冊封酇侯,食邑八千戶,東漢雲臺二十八將之首的鄧禹,也曾受封酇侯,食邑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