羋黍離 作品

第298章 對党項策

    盧多遜來這麼一句,也把劉承佑的興趣給勾了起來,朝他伸手示意,道:“坐吧!說說你的看法!”

    “謝陛下!”盧多遜微躬身體,退至席上坐定,醞釀了下,從容敘來:“党項人在夏綏的發展,拓跋李氏的崛起,陛下已然熟知,不需臣多言。定難軍依靠党項部族,趁隙崛起,自守一方,拓跋李氏則以党項為根基,名雖稱臣,實則不服。

    以定難軍的兵力、實力,哪怕僅靠西北的幾支邊軍,便可奪之。然而,其所轄諸州,多為党項部眾,只要有狼子野心者,稍加挑撥,則難免有犯上作亂者。

    是故,想要一舉平定李氏,消除党項之患,保西北安寧,還需做全盤考慮!”

    瞄了劉承佑一下,盧多遜繼續道:“党項部眾甚多,除了佔據州縣的拓跋李氏,還有更多仍保留著遊牧生活習性的部落,而這些人,與定難軍不可一概而論。臣建議,可分而治之,朝廷如欲謀之,當一面打擊定難軍、打擊李氏,另一方面則分化、誘撫、招徠其他党項部族,如此雙管齊下,可竟全功!”

    聽其言,劉承佑臉上露出了點笑意,看著盧多遜的目光,飽含著讚賞。如果僅論軍事實力,如盧多遜之言,只靠史弘肇、王彥升、李萬超等將領,就足以進佔夏州。党項雖眾,但並非渾然一體,僅定難軍的力量,實不值一提。

    而盧多遜卻是透過浮面看本質,西北定難軍的問題,究其實質,還是民族問題。如其所言,拓跋李氏,只是党項諸多部眾中的一支,從李思恭時起不斷發展壯大,得到朝廷的招撫,最終成為諸部之首,

    “李氏世居夏綏,恭順朝廷,守邊安民,功勳甚重,朕犒賞尚且不及,又豈有奪你封地之意?朕坐擁天下,四海八方,無不臣服,党項之眾,亦是朕的子民,自不會區別對待。你且安心,勿作他想,來一趟東京不易,你我君臣相見相識更為不易,多待一段時間,讓朕盡此地主之誼......”

    劉承佑是在萬歲殿接見李彝殷的,看著微躬著身體,小心翼翼站在下邊的党項老酋,以一種寬和大方的語氣,說著言不由衷的話。

    李彝殷此來,表現得尤為恭敬,未露一點桀驁之意,萬事皆依順劉承佑,讓他坐,都不願,說他只配站著應答。

    當劉承佑說完這番話後,李彝殷緊張的情緒稍作舒展,然而仔細體會天子的話,明顯還有挽留之意,這又讓他不得不有所警惕。不過,至少眼下,天子明確表示,不奪他夏州之地,那麼就還不到翻臉的時間,他可稍安心。

    等李彝殷告退之後,劉承佑也收起了虛偽的表情,呢喃了句:“縱朕有海納百川、包容萬物的胸襟,其欲背離,又焉能養虎為患?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不向朝廷納稅服役者,又豈是朕的子民?”

    劉承佑這話,同樣顯示出他對定難軍的態度。身邊侍候著的,乃是盧多遜,自當年西使歸來後,這幾年間,他一直被劉承佑派做西北方面事務官。

    戍民的遷徙、邊情的調查、諸族的招撫,只要同西北軍政有聯繫的事情,都活躍著他的身影。北伐之前,盧多遜再度奉命遠赴西北,聯絡諸方,郭崇威徵召蕃騎的過程中,他就做了不少輔助性的工作。

    “對這李彝殷,你怎麼看?”側過身體,劉承佑問盧多遜。

    盧多遜當初少年意氣,一舉及第,才氣既盛,銳氣逼人。然而入仕之後,卻不算順利,劉承佑不只壓著他,還屢與其磨礪。二十歲左右,便被派往西域,歷時兩載,飽經苦難始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