羋黍離 作品

第175章 蜀定,凱旋

    包括當年在漢軍進取漢中時,在西縣被俘的蜀軍主帥李廷珪,也被劉承祐記起。此君當年兵敗之時,持劍懸而不決,終未能狠下心自刎,竟成一時笑柄。不過自古艱難唯一死,倒也不是不能理解。

    作為統領蜀國大軍北抗大漢多時的主帥,被押赴東京後,倒也沒有受到折辱。劉承祐瞭解過此人,實則不算庸碌,官聲也還不算不錯,比起成都一干奢侈享受的官僚勳貴,可算一股清流。

    似降將韓繼勳,在蜀連戰連敗,在漢則屢建戰功,是故,不能片面地去看一個人的才幹如何。李廷珪亦然,通盤其在北面抵禦漢軍的表現,除了王昭遠的一些遙控指揮外,他所做的對敵決策,並沒有太多疏漏。但是,很多時候,正確也只是相對正確,大勢所趨,不論如何掙扎,最後還是一敗塗地。

    當年受到劉承祐接見時,李廷珪的態度還算恭順,但當劉承祐問他願不願意為大漢效力之時,沉默以對。後來回道,孟氏父子對他有恩,他率大軍喪師失地,不能死節,已是慚愧無地,豈敢再受大漢俸祿。

    對其回答,劉承祐呵呵一笑,卻也沒有為難他,賞了他一些錢帛,讓他在東京住下,不許離開開封範圍。到去歲漢師滅蜀,孟昶投降,舉族來歸,劉承祐又接見李廷珪,這下,都不加多言,此人便主動識趣地表示願意為大漢效力,劉承祐即以他知渝州府。

    另外一人,就是王昭遠了,對於這個“大名鼎鼎”蜀中小諸葛,在押赴東京後,劉承祐抱有極大的興趣接見他,並與他重新推演漢軍平蜀之役。

    這王昭遠也算是一妙人,還真有些不服氣,一直覺得自己非戰之罪,在劉承祐面前也能放得開,談其兵略,也是滔滔不絕。

    接觸下來就發現了,這王昭遠果非凡人,對國家戰略、軍事戰術、用兵之法,說得是頭頭是道,理論知識十分深厚紮實。然而問題就是,太過於想當然,很多事情,都是不察細況,就憑著主觀想象,張口便來。總得來說,理論與實際,嚴重脫節,太誇誇而談。

    綜合王昭遠在利州的指揮表現,再從他的角度聽他描述,可以發現,他的很多判斷與決定,都有他的理由,並且挺有說服力,只是戰場形勢的變化,並不以他的意志為轉移,以致他做什麼,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