羋黍離 作品

第64章 邊事不寧

    同時,劉皇帝敦促朝廷向北面諸邊發佈訓令,要求各邊地官府,在施行漢化政策的過程中,要嚴防部民反覆,夏州事件,就是一個警示。

    而根據此前的政策,夏州知州就倒了大黴,因為境內出現了成規模的叛亂,鬧出的動靜甚至上達天聽。

    小小的動亂雖然平息了,但事後的追責程序卻也沒有少,知州劉承錫直接被罷官奪職,貶為庶民,這可是宗室子弟,劉崇的兒子,劉皇帝的堂兄弟。當然,以劉皇帝對這些宗室嚴厲的態度,這樣的處置也不足為奇。

    不過,在夏州還流傳著一個似是而非的故事,說事發之前,王侁便已收到了消息,但刻意按捺,待亂眾聚集,影響擴大之後,方才出兵平亂,賺了一個不大不小卻足以支撐報捷的功績。

    當然,這其中的彎彎繞繞,也說不清楚,就算傳到朝廷,引起重視,也很難調查出個具體的結果來,王侁要想辯解,也有的是話說,但平亂的事實卻是確定的。

    而事實上,發生在夏州的這場党項人叛亂,在當地影響還是很大的。那些長時間接受朝廷統治的党項人,忽然發現,似乎有了另外一個對抗朝廷、爭取利益的辦法,而伴隨著朝廷不肯妥協變通的漢化政策,伴隨著朝廷敦促下諸邊道州官府的高壓政策推動,矛盾也只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越積越深......

    如果說發生在夏州的變亂只能用微瀾來形容,那在漠北,就可謂風雲激盪了。契丹主耶律賢的病逝,於漠北而言,是個巨大的變故。

    通過幾年的休養,好不容易維持住的對塞北部族的統治,隨著耶律賢的死再度動搖了。且不提漢軍的鐵騎弔唁,僅契丹內部就陷入了動盪不安之中,而在金山以東的乃蠻人也趁機,再度向東擴張,侵襲契丹的漠西北地區,向著新草原霸主的遠大理想目標前進。

    當然,於契丹而言,乃蠻人的侵擾,也只是疥癬之疾,他們面臨最關鍵的問題則是,誰來繼承契丹主位。

    對於這個問題,劉皇帝曾懷著幸災樂禍的心態同蕭思溫等臣討論過,按照他們的猜測,越王耶律必攝的機會最大。

    但漠北局勢的發展,一部分按照大漢君臣的推測在發展,但最終的結果還是出乎其預料。越王耶律必攝,在按捺多年,在親眼見證了耶律賢率領下大遼王朝的崩潰與衰落,終於決定親自肩負起契丹復興的民族大業。

    就在耶律賢的靈柩前,耶律必攝召集契丹的宗室及貴族大臣,亮明旗幟,要奪回太宗耶律德光一脈的正朔權位。

    當耶律必攝選擇衝擊契丹主位時,多年的積累起了效果,他取得了不少契丹貴族的支持,呼聲很高,幾乎群情擁戴。

    這其中,既然有積攢的對耶律賢這衰落之主的不滿,也因為國需長君的現實考慮,於契丹而言,這一點更重要,沒有人會去服從一個幾歲的娃娃。

    按照正常的情況,耶律必攝上位的可能是很大的,但事情最終的結果,偏偏不按照正常規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