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9 作品

第736章 入瓊

大量進口汽車需要很多錢,還得是外匯,他隱約記得,瓊島最終攏共進口汽車接近九萬輛,即使是八十年代,即使是免稅,至少也需要幾億美金。

不過銀行貸款,基本還是軟妹幣。

林新甲說著,從夾在胳肢窩裡的黑色真皮老闆包裡,摸出一張單據遞給李建昆。

因此第二個團體出現:手上握有外匯資源的人。這些人成份十分複雜,既有某地或某大國營單位的代言人,也有看好國內發展前景的華僑客商,還有不混正道的大哥,等等。

“外匯的兌換比例在島上也不相同對吧?”李建昆問。

“嗯,有外匯資源的人在島上比銀行的人可牛多了,那都不提什麼定價,聽說是一筆買賣一個價,雙方談,談妥多少是多少……”

林新甲把他打聽到的情況娓娓道來,李建昆靜靜聽著,與此同時,腦子裡也在思索著過去該怎麼做。

他原本設想過一種可能:以華強太古銀行的名義,在島上光明正大倒匯。

現在根據自己對歷史含糊的瞭解,以及林新甲的話,確定沒有可能性。

一來沒人這麼幹,在這件事上他並不想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林新甲說雖然銀行蜂擁而至,卻沒見過哪家銀行弄辦事處或者駐地,那些炒匯的人更低調,全是私下活動。

二來,11號文件明言只允許瓊島使用外匯留成進口商品。這就好比收禮的和送禮的都不正經一樣。

不過,別人能幹咱也能,只要別太招搖,問題不大。

如果說不合規矩,那些銀行,那些手握外匯資源的人,有一個算一個,甚至整件事本身就不合規矩。

身在這個野蠻生長的年代,真要一板一眼去幹事,也不大可能幹出個什麼。

李建昆倒不至於這麼迂腐。

“給。”林新甲彙報完情況後,從白色西裝褲的口袋裡,取出用醒寶煙煙盒紙寫的一張紙條,遞給李建昆。

上面有個名字和一個聯繫方式。

“島上的一個地頭蛇,人品可靠,遇到烏煙瘴氣的事可以找他。”林新甲解釋說。

眼前這輛十二座的旅行車既是他的收穫——公司用得著,也是他打探和疏通島上關係所付出的代價。

他平時在慧州tCL家電公司和特區華電公司兩頭忙活,外加又有港商和本土人的身份,在南方沿海一帶路子還是蠻野的,鑽營一下哪個地方都不會缺關係。

此事李建昆倒沒有吩咐,是林新甲自己辦的,主要是他剛去過就知道,島上是真的亂,小心駛得萬年船。

李建昆接過煙盒紙掃了眼,沒拒絕他的好意,塞進兜裡後,笑著拍拍他的肩膀。

——

米黃色的考斯特行駛在省道上,剛剛出羊城,進入陽江地界。

後面還要過茂名和湛江,最後在徐聞乘船入瓊島。

開車的是特區華電公司的一名司機,這兩年公司也培養了幾名貨運司機,掄得轉解放車方向盤的司機,開這樣的進口小巴自然不在話下。

乘客正好十人。

李建昆和富貴兄弟,以及以組長冉姿為首的、特區華強太古銀行信貸部業務二組的七名組員。

“阿姿,這哪一點像?”副組長葉修傑和冉姿同坐一排,指著李建昆的後腦勺說。

組員阿生從後排湊過腦瓜附和說:“是啊姿姐,你是不是聽岔了?這才多大年紀,跟你和傑哥差不多吧,能是大大大集團公司的高層?”

事實上,這個問題他們已經探討一路。

耿所長和冉姿那天聊完後,後者回到小組辦公室,立馬向組員們宣佈了來活兒的喜訊,同時也將他們要和集團公司的一位大佬去瓊島的事,做了通知。

關於這位大佬的介紹,耿所長怎麼同她說的,她就是怎麼對組員們講的。

算是把大家夥兒的胃口全吊起來了,七分好奇兩分激動,外加一分忐忑。

誰承想今天一見,居然是個二十郎當、嘴上無毛的小年輕,與他們同齡。

這不是信不信的問題,而是不合理。

他們華強太古集團,再加上昆蘭投資公司和昆竹集團,名不見經傳的華人電子公司不算也罷,都是妥妥的百億帝國的企業。

一個頂多二十五歲左右的人,離開校門才幾年時間?再有能耐,坐火箭也不能爬這麼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