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隴一哥 作品

第515章 加塞的私貨

    “大家可能發現一個問題:越是基層百姓,對於風險的承受能力越高;越是有錢人,越是厭惡風險,雖然他們的風險承受能力比較高;

    “為了擴大銷售量,一些荷蘭港口的妓女承受了這些風險。她們可以接受海員的欠條,但是價格要高出正常價比如說20-30%的水平。然後再有一些有錢人以60%的票面價格收購這些欠條。流動性就有了。

    “在整個鏈條中,海員在投機,用自己的生命去賭貿易船隻能夠勝利歸來;妓女在投機,賭這些海員能夠還得起錢;投資者更是在投機,在賭十艘船裡面會有超過60%的船回來。

    “這些投機加起來,成就了一個‘海上馬車伕’,成就了西方的金融、航海大視野。為整個西方迎來了500年上升的運氣。”

    這些故事太嚇人,已經沒人敢提問了。

    “反觀我們國家,明朝的時候華國還是先進的國家,用沙子製作的瓷器運到全世界換來了上億噸白銀,可以說那時候白銀全部流入了明朝。害得西方國家被迫放棄了銀本位,以金本位代之。

    “後來工業化革命後,西方的貴金屬不夠了,怎麼辦?大家都知道了,鴉片戰爭換回華國的貴金屬。”

    提到了百年屈辱,大學生的積極性又被調動起來了。

    “魏教授,為什麼華國沒有派出海員和船隊?”

    “我們有船隊,事實上鄭和寶船隊就是當時的航空母艦、巨無霸。可是這個寶船隊的使命不是貿易,而是其他考慮。從世界文明發展的角度,寶船隊就是明成祖的皇帝新衣。”

    魏學敏完整地闡述了江奕告訴他的理念。

    在互聯網時代,這些信息流傳很廣。但是在90年代,還是非常的有衝擊力。

    “我可不可以理解為‘金融的效率超過財政’?’”一個學生傻乎乎地問出了這樣的問題。

    劉行長一頭是汗。今天還有財政部門的幹部出席呢。

    既然是魏教授的自由發揮時間,安主任也就沒管學生提問的事情。看魏教授自己吧。

    “金融的效率肯定是超過財政的。但是金融也比較盲目,比如西方的很多金融危機都來自於各個私人決策的行為,這個時候財政就有必要從宏觀角度進行調整。羅斯福新政就是代表性產物。對於我們國家來說,金融主體還沒有有效建立起來,更需要財政引導。”

    “您說的這個我不同意。現在每個人都對金錢的理念很深。不是一切都向‘錢’看嘛?”這個大學生也很倔強,對馬光原有樣學樣。

    魏教授也很喜歡這樣層層深入,即興表達才更讓人印象深刻。

    “金錢不是金融。金錢的流動才是金融。所以金融的全稱叫作資金融通。

    “我跟大家舉個例子:明朝賺來了全世界的白銀,大家知道他們幹了什麼嗎?南方的絲綢和瓷器老闆獲得了白銀以後,並沒有去做金融業、放貸,而是挖地窖存起來。可是這還不放心,他們為了防止小偷,就把銀子熔鍊成大球,讓你看到了也偷不走。所以明朝被稱為‘白銀陷阱’,全世界的白銀就這樣退出了流通領域。”

    “儘管荷蘭沒有這些白銀,但是欠條本身就成了流通的貨幣,所以年輕人願意去做海員,妓女願意持續接受欠條,所以航海事業起來了;

    “再看看明朝的海商在幹什麼?他們拿了白銀以後,第一是買地,第二是買人供消遣,第三是窮奢極欲。這時候你們會看到:資金從生產領域到了消費領域。即使是投資,也是從商業向低效的農業轉移。”

    “可是農民拿到了錢還是會花出去。這些錢並沒有消失。”

    “沒錯。你想過這些錢放在荷蘭的投資者和明朝的農民手裡會有什麼區別嗎?這個問題請這位同學好好考慮一下。”

    那位同學沒有得到答案。但是每個人心裡都有一些初步的想法:一個是投資於大事業,一個是維持基本溫飽。東西方大分流,難道是由於這些金融制度的差異?

    大家在驚歎魏學敏高超的預判力,魏學敏在驚歎江奕的佈局。雖然他還看不透東南亞和拉美佈局的用意,但是預計也不會小。

    這是一個有著世界雄心的私人老闆,自己能夠參與進去,該是何其榮幸?

    這次江奕才是真正大獲全勝的

    央行領導對私企參與金融多一些支持,自己收購信託公司才會成功;交易所職能深入人心,股權登記交易中心才更容易“扶正”;計劃委負責審批高速公路、機場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財政部負責審批債券發行,自己擴大住房建設的事情可以批量推進;至於郵電部,通訊工具國產替代的理念可是大大地有利於自己的手機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