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177章 大明皇帝要出新書了

    但是長期任京官,讓他無法瞭解這天下事兒,脫離百姓,不明白也很正常。

    朱祁鈺試圖解釋此事,對著陳循說道:“坊間多用鹽引做錢,土木堡兵敗,鹽引擠兌,私鹽場關停,官鹽場內,引多鹽少,鹽價飛漲,引價暴跌,因為人們不知道是否能夠換出鹽來。”

    “京師勝,則不再擠兌,鹽引繼續如同往常那般,充作大量交易的貨幣,不再擠兌,則在官鹽場內引和鹽平衡,引價恢復。”

    “陳學士,你能聽懂朕在說什麼嗎?”

    陳循呆滯的搖了搖頭,愣愣的說道:“鹽引一引等於大同府一石的米,等於江淮兩百斤的鹽,鹽價貴,鹽引也當貴才是。”

    其實不光是陳循,在場的都察院御史、六部尚書、侍郎,六科給事中,也有不少人在撓頭。

    于謙能夠理解,石璞、金濂、王直也都可以理解。

    把鹽引理解成為民國時期的金圓券就很容易理解了,戰敗了,開始通貨膨脹,金圓券立刻貶值,就是正統十四年九月鹽引暴跌的樣子。

    朱祁鈺取了一張白紙,畫了三個圈,拿起來說道:“諸位明公請看,此乃鹽引,鹽引分為兩部分的價值,一部分是使用價值,一部分是交換價值。”

    “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加起來,才是鹽引的價值,也就是貨幣的價值。”

    “使用價值是可以承兌的鹽糧,交換價值則是在貿易之中充當交換媒介的作用。”

    “國朝戰敗,人心洶洶,則交換價值大跌,遠超使用價值的增長,所以才會暴跌。”

    “國朝戰勝,人心穩定,生產恢復,使用價值雖然略有跌幅,但是交換價值卻恢復了,所以引價恢復。”

    陳循這才恍然大悟的說道:“臣明白了。”

    他看著那張圖立刻才明白,原來如此!

    鹽引不僅僅代表的是鹽,它更是大明發行的類似於大明寶鈔一樣的錢。

    國朝戰敗了,那鹽引薄紙一張,自然是無用,國朝勝了,那鹽引還是鹽引,大家一切照舊。

    朱祁鈺這才鬆了口氣,他講的內容,並不複雜,其實就是最簡單、最基礎的貨幣的作用。

    陳循搞政治,尤其是帝王行事、文書這方面,很有成就,但是在經濟領域,就是兩眼一抹黑了。

    于謙反而看著皇帝,眼神閃爍。

    按理來說,陛下做郕王的時候,是不會學這些東西才對,陛下又是怎麼如此透徹的、清晰的理解鹽引,在坊間流通的作用的呢?在去年九月份的這次動盪中,這貨幣是何等價值呢?

    這時候,于謙更加確信,陛下背後有高人!九十九尺那麼高!

    至於陛下是否是真武大帝轉世,于謙是不信的,他更相信是陛下身後的高人,類似於姚廣孝於太宗文皇帝那般。

    但是于謙琢磨來琢磨去,也沒琢磨出高人是誰。

    金濂認真的記下了筆記,陛下這部分關於交換價值和使用價值,也是足以讓他茅塞頓開。

    金濂思前想後,還是覺得銀子最適合做大明的貨幣,為何銀子可以作為貨幣呢?

    因為銀子沒什麼使用價值,但是有著極高的交易價值。

    金子也是也可以,但是金子實在是太少了,還是銀子靠譜一些。

    朱祁鈺坐在凳子上看著金濂的反應,覺得有必要寫一本大明版的《國富論》了。

    大明的財經事務,簡直是一塌糊塗!

    財富即權力。

    沒有有個健康穩定的財政體系,大明怎麼能長驅萬里,揚鞭域內呢?

    與《國富論》相比,朱祁鈺其實更喜歡《資本論》,但是在大明寫《資本論》,實在是太超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