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宗 作品

第847章 禾目天目

 盧燦伸手將這隻建窯盞拿起來,很輕,這說明胎質一般,又看了看茶盞的內外壁,笑著搖了搖頭。

 建窯所出的“天目”,在東洋所引發的風潮,外人無法理解,包括盧燦。

 國人欣賞瓷器,喜歡完美,流釉要全,圖案完美,色澤豐盛,器型要正。

 而眼前這尊茶盞,明顯流釉不均勻,圈足無釉,盞壁還出現堆釉現象,瓷胎也很鬆,所以,如果以宋代文人,以至於傳統收藏家的欣賞目光來看,這件東西,怎麼說都是次品!

 也因此,建窯所出瓷器,在當時幾乎都是社會中層以下的人在使用,而那些權貴及文人,是不屑於用這種瓷器——有汝鈞官哥定五大窯瓷器,為嘛要用這種不合格的次品?

 即便是鬥茶,這些權貴階層也更喜歡定窯的黑瓷,而非建窯瓷器。

 但是,這一瓷器,在東洋受到瘋狂追捧。

 這與每個國家的文化氛圍和審美傾向有關。

 東洋人講究殘缺之美,習慣於枯寂,喜歡從簡陋、簡單、簡潔的意向中,感嘆美,找到審美的意義,這就是東洋的“侘寂”美學文化。

 建窯盞的釉色、器型,無疑戳中了東洋人的美學,也因此,自從西渡來華求取真經的宋代東洋和尚們,將建窯盞帶回之後,他們的商船或使者,來到中原後,幾乎都要尋找一些建窯盞帶回國珍藏。

 這也是建窯盞為何在東洋層出不窮的原因之一。

 千萬不要相信建窯盞在東洋只有四隻的說法,央視曾經做個一次調查,在東洋各大博物館展存的建窯盞,就足有二十多隻,更勿論民間藏家和私人藝術館,過百幾乎是一定的。

 盧燦雖然沒辦法將這隻茶盞等同於宋代五大窯瓷器一樣欣賞,可也不排斥它——有很多很多人喜歡它,就說明它具備很高的展存意義。

 沒錯,他打算將這件東西連同剛才張維屏的硯臺,都從許胖子手中摳出來,送進虎博。

 這件建窯盞,大約花費了盧燦三分多鐘。

 這樣一來,他看完六件抵押品,攏共花費十六分鐘——許胖子在旁邊頻頻看錶。

 再下來是三件金銀器。

 在一枚老式金元寶面前,他略作停留,上手掂了掂,又翻看底部印記,鑄有“南墅”二字。

 這是廣東十三行潘傢俬鑄的金元寶,鎮宅壓庫所用,不知怎麼出現在葡京酒店。

 這一處可能也是得分點!

 廣東十三行潘家,具體指的是潘振成和潘有度父子。因為潘家父子都會說英語,所以,潘家開設的同文行幾乎壟斷了與英公司的生絲貿易,成為當時的鉅富,與盧燦的祖上盧觀恆、怡和行行主伍秉鑑、義成行的葉上林,並稱為“廣州四大富豪”。

 金元寶上的“南墅”,是指潘家建在珠江南岸的園林。

 如果是家族庫存的金元寶,一般會鑄上姓氏或者家族標記,只有鎮宅錢,才有可能鑄上類似於“南墅”這類的院落名稱。

 所以盧燦認為,這一點有可能拿分。

 這枚金元寶,重量在一千二百克左右,純度在八十五至九十之間,摻雜有一定量的紫銅和白銀,在當時已經算是“純金”。

 在金銀器區,攏共只花費了兩三分鐘,很快他進入字畫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