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宗 作品

第468章 書閣感悟

 甬城有一座傳奇所在,那就是天一閣。

 作為香江文博圈的知名人士,天一閣,他自然要去的。不僅他,連聽聞其名的田樂群和溫碧璃,都覺得這是一片文暉之地,應該走一走,她倆也各自換上素淨的衣服,陪同盧燦一起。

 天一閣文物保管所邱嗣斌所長,帶領一干員工,站在古樸院落廣亮大門前,看到車上下來的一男兩女,愣了愣神——他聽說過盧燦很年輕,可見面之後,依然吃了一驚。

 年輕男子一身合體的中山裝,腕扣風紀扣一絲不苟,身材纖瘦高挑,嚴謹幹練,有點民國學子味道。身邊的兩女,一位著亮色蘭花旗袍,略顯豐腴,已有貴家少奶奶的富態之美;另一位身材更好一些,著月白半袖長裙,更顯俏麗。

 這三人的形象與他想象中很不一樣,絲毫沒有印象中香江人的浮躁之態,但又似乎和他想象中的印象高度重合——這才是書香家族的傳統風範。

 好在他反應很快,下了兩步臺階,笑著迎上來,“歡迎盧先生,兩位夫人光臨!”

 “邱老,叨擾了!自從上次家祖與您見面,回家之後屢屢提起邱老,直言邱老在明清史學、江南人文風物研究、古籍善本、碑帖拓本等方面的研究,獨步江南!”盧燦上前,笑容殷切。

 “令祖盧老先生……實在太過獎了。”邱嗣斌連連搖頭,“我只是研究一些個不入門的江南小令(詞牌)、稗官野史、人物小傳而已,當不得盧老先生的誇獎。”

 邱嗣斌此人,稱得上當代中國江南風土人情方面的考證專家,他的研究切入點,並非正史,更偏向於明清時期的江南風俗、江南文人考據等,很有特色。

 1978年,浙省文化局成立“天一閣文保所”後,邱嗣斌是第一任所長,他在這個位置上,會一直做到1996年,可謂天一閣研究第一人。

 彼此客氣一番後,邱嗣斌帶領盧燦等人走入天一閣院中,親自擔任導遊。

 跨過那道門檻時,盧燦不禁舉手輕叩它那漆成暗紅的重門——這扇門,承受著四百多年的歲月侵蝕,也成就一種極端艱難的文化傳奇。

 天一閣的創始人範欽,嘉靖十一年進士,官至正三品兵部右侍郎。

 此人一生喜好藏書、字畫,為官期間,傾力收集各地的公私刻本,政書實錄,地方誌,詩文集錦,科舉士錄等等。

 嘉靖三十九年,範欽退隱還鄉,建“東明草堂”貯藏其書。

 隔年,又逢豐坊豐家出事,範欽便出手將豐家的“萬卷樓”殘書買下,新建范家“天一閣”,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義。

 提天一閣,不得不提豐家的“萬卷樓”。

 這又是一段藏書家的傳奇。

 甬城在歷史上有四大歷史源遠流長的家族,分別是史、鄭、樓、豐,豐坊的家族就位列其中之一。

 甬城豐家藏書的歷史要從其先祖豐稷算起。

 早在北宋中葉豐稷,就擔任朝廷的外交特使,先後出使過高麗和遼國,後來因與奸相蔡京關係搞得很差,官位越降越低,最後乾脆回寧波老家藏書著書。

 南宋教育家袁燮,曾評價豐稷:除了收集書籍用以閱讀外,沒有其他愛好。

 從豐家祖先定居寧波直到豐坊,共經歷16代,歷時470多年,堪稱史上傳承最久的藏書家族。中間雖多有變故,可大體上還算平安傳承,傳到豐坊這一輩,萬卷樓已經藏書過五萬卷。

 再說豐坊。

 豐坊,字人叔,別名豐道生,明中期藏書家、書法家、篆刻家,嘉靖二年進士。

 《清稗類鈔》記載載:“豐道生高才博學,下筆數千言立就,十三經皆別為訓詁,鉤新索異。家有萬卷樓,藏書甚富。書法五體並能,尤善草書。工篆刻,善畫山水,不師古人,自成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