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神狂想 作品

第一千九百三十一章口取闊大,不取窄小

  除了餐飲用瓷,古人居室中使用的陶瓷大概可分為四種類型:供奉用、陳設用、文房用具和陶瓷傢俱。

  供奉用瓷中又可分為兩種:瓷造像和瓷造供奉用具。

  瓷造像無需贅言,佛道兩教的瓷像實物至今流傳。

  明嘉靖時的德化窯瓷塑大師何朝宗製作的觀音、如來、達摩等像更是極力追求完美的玉質感,尤富盛名。

  瓷供奉用具則以香爐、燭臺為主,又以瓷質香爐為多,其造型頗為多樣。

  簡單的如筒式、缽式,其上往往還書寫經文等;

  亦有仿古銅器的如鼎式、簋式、蓋爐等等。

  此外,我國傳統的插花文化,其實有相當一部分來源於佛教供花。

  南北朝時期的《南史·晉安王子·懋傳》中就有“有獻蓮花供佛者,眾僧以罌盛水,漬其莖,欲華不萎”的記載。

  而供花中最為常見的便是瓶花,即以寶瓶插花供佛,寶瓶中最常用的便是玻璃器和瓷瓶,有光明清淨之意。

  文震亨在《長物志》中也提到:案頭以舊磁淨瓶獻花,淨碗酌水。

  李漁也認為瓷瓶養花最佳:瓶以磁者為佳,養花之水清而難濁,且無銅腥氣也。

  而古代文人還有一種文房雅趣名為“清供”。

  即以鮮花、清蔬、美器等作為供品陳設,以饗天地、諸神與祖先。

  袁宏道在《瓶史》中。就列舉了一些清供之物。

  大抵齋瓶宜矮而小,銅器如花觚、銅觶、尊罍、方漢壺、素溫壺、匾壺、窰器如紙槌、鵝頸、茹袋、花樽、花囊、蓍草、蒲槌,皆須形製短小者,方入清供。

  而文震亨對於清供瓷瓶的選擇,更為挑剔。

  磁器用官、哥、定窯古膽瓶,一枝瓶、小蓍草瓶、紙槌瓶,餘如暗花、青花、茄袋、葫蘆、細口、匾肚、瘦足、藥壇及新鑄銅瓶,建窯等瓶,俱不入清供。

  這一雅趣又可以歲朝清供為代表,即春節期間陳設各色雅物雅器。

  這些東西往往還帶有一些吉祥寓意,比如瓶花指平安順遂,石榴是多子多福,靈芝是長壽仙草.

  而瓷器本身造型優美,氣韻雅緻,還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