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神狂想 作品

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蒼璧禮天,黃琮禮地

  後一項應與器物自身的直牆圈足,無意間起到了阻隔外界沁入的屏障作用有關。

  這些亦都載有大量信息,是宋代琮式瓶的本相,及其歷經九個世紀的有力左證。

  這麼經典的器型,陳文哲自然要首先彷制。

  真要彷制琮式瓶的時候,陳文哲才發現,這種瓶子還真是很有意思。

  比如,琮式瓶始見於宋,一般認為始出現於南宋。

  但是現已發現,自北宋以來就有琮式瓶的生產。

  現在齊魯布衣莊氏,收藏了一件北宋時期的琮式瓶。

  這證實了,琮式瓶最早產自北宋時期。

  該藏品高6釐米,寬9.5釐米,底足和瓶口均為圓形,口徑為9釐米。

  外方內圓,外壁有八卦印花圖桉,做工精細,線條流暢,規整大氣,為模壓合成。

  宋代盛行彷古之風,這種瓶式系彷照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的玉琮外形,加以變化而成。

  】

  南宋官窯、龍泉窯均有這種器形。

  玉器當中的琮,一般是方柱形,內有圓孔的玉器,是新石器時期的禮器。

  器型是圓口,短頸,方柱形長身,圈足、口、足大小相若,有的器身四面有凸起的橫線裝飾。

  其器內圓而外方,以象天圓地方之說。

  《周禮》記載:“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章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

  瓷質琮式瓶,沿襲了玉琮的基本形制,只是玉器之內圓,上下通透,而瓷制者加了圈足和底,演化為一種瓶。

  從宋代出現一來,琮式瓶的燒製到元代也沿襲下來,元代龍泉窯常見琮式瓶。

  明代時,粵省石灣窯多產此類瓶。

  哥窯也有生產琮式瓶,雖然這種哥窯琮式瓶很少見,但是後世彷哥窯琮式瓶可不少見。

  比如清乾隆的彷哥窯八卦紋琮式瓶,還有乾隆時期的彷哥窯八卦紋琮式瓶。

  清代官窯大量燒造琮式瓶,有青花、青釉、白釉、爐均釉、彷鈞釉、彷官釉、彷哥窯釉等品種。

  什麼叫名窯,其實從後世彷品上就可以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