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神狂想 作品

第一千六百零六章釉具五色,豔麗絕倫

  宋代受理學的影響,反應在瓷器上就是規整對稱。

  無論是造型或紋理,都遵循這一原則。

  特別是北宋官造鈞瓷,不論文房用具或大型祭器都嚴格遵守這一原則。

  規整對稱,高雅大氣,宮廷氣勢,一絲不苟。

  其勢沉重古樸,明亮而深沉。

  建窯,耀州窯,鈞窯,作為我國傳統瓷文化正宗,有著歷史悠久的風格傳承。

  特別是鈞窯瓷器,更是別具一格。

  放大鏡觀察,蚯引走泥紋,用氣泡一個個串連一體呈立體的爬行狀,青蛙卵紋包裹卵核一摞摞正欲孵化而出。

  還有牛血紋,血色深紅暗沉殺氣騰騰,莊重威嚴等等,難以一一敘述。

  北宋官窯鈞瓷的髮色和紋理大小和分佈,都難以做到人為控制而恰到好處,是北宋瓷藝的最高工藝水平的體現。

  可惜鈞瓷工藝早已失傳,而窯址也隨冰凍積水而下沉。

  「縱有家財萬貫,不如鈞瓷一片」,就是鈞窯瓷器的真實寫照。.ζa

  由此可見,當時鈞瓷產生的轟動效應。

  於是各地群相彷效,窯口林立,但仍然不得要領。

  今研究文章汗牛充棟,考古窯口不計其數,因都未見過北宋官造鈞瓷,也只能是管中窺豹。

  當然,任何技術,只要現代人想要研究

  ,而且捨得投入,就肯定有所收穫。

  比如從1955年,禹縣(今禹州)陶瓷廠就已經開始研製、探索湮沒已久的鈞瓷胎釉的基本配方與燒成技術。

  他們不僅燒製出玫瑰紫,海棠紅、天青、月白等傳統色釉,還發展了十多種花釉。

  之後還增加了現代日用器皿、藝術陳設瓷等新品種。

  這樣以來,陳文哲研究鈞窯瓷器,就變得比較方便。

  畢竟他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如果找到的資料更多,那沒準還能站在前人的腦袋上。

  可惜,真正的精彷鈞窯,做起來還是十分困難。

  畢竟鈞窯瓷器的一些特徵,實在是太過出名。

  有人認為鈞窯的必備特點,就是釉面具有「蚯引走泥紋」。

  當然,這不完全正確,只能說是特點之一。

  很多館藏鈞窯的釉面,是不具有走泥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