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神狂想 作品

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寸金地

    練。

    不過,對於陶瓷上的紅色來說,燒製環節才是最為關鍵的技術。

    退一步來說,紅色彩繪瓷就算燒製失敗,但圖案猶在,還是可以欣賞畫面的精彩。

    明初很多彩繪紅瓷,雖然燒製失敗,圖案顏色成黑色,但圖案本身依然精彩,被後世所珍藏。

    但單一的紅色就不同,某個局部呈色不佳,就意味著整件作品的失敗,更不要說通體燒不出紅色。

    所以,通體紅色的瓷器,反倒比用紅色繪畫的釉裡紅,要難以燒製得多。

    陳文哲有經驗,有時間,更是有資本。

    所以,他不惜消耗大量頂級原材料,在製作其他瓷器的空隙,不停的試燒。

    當經過幾次入窯燒製之後,陳文哲就已經大體摸清楚了明清之時寶石紅釉的燒製情況。

    他畢竟有著近乎宗師級的燒窯技能,很多事情只是不熟悉,而不是不知道。

    又一次燒製失敗的經驗,他就會注意,只要注意了,很容易就能找到問題所在。

    所以,此時他已經十分清楚,燒窯之時的注意事項。

    畢竟紅釉最主要的還是燒窯,特別是溫度控制。

    比如燒成的氣氛,高溫紅釉之所以困難,是因為要呈現出完美的紅色,需要對燒成溫度和氣氛精確控制。

    所謂燒成的氣氛,就是對窯內氧氣和一氧化碳濃度的控制。

    簡單地說,在氧氣氛圍中燒製,叫氧化焰,而在一氧化碳環境中燒製,叫還原焰。

    高溫紅釉需要在1300c的高溫下,以還原焰燒成。

    為什麼通體紅色的瓷器,難燒製?

    在古代的技術條件下,對燒製溫度和氣氛的控制,極為困難。

    比如溫度,古代完全沒有測量和控制溫度的設備,窯內的溫度燒到多少,完全要憑把樁師父的經驗。

    把樁師父就是負責燒窯的窯匠,燒成之時,是1250c,還是1300c,僅用眼睛觀察,難度可想而知。

    當然,窯工們慢慢發展出一些方法,來輔助判斷溫度的高低。

    但火候的把握,仍然依靠經

    驗。

    除了溫度的控制,還需要對一氧化碳的濃度,進行相應地調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