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十八 作品

第78章 第七十八章

    雍郡王搞出了一批品相極好的淡水養殖珠。

    這技術總不能平白浪費了,哪怕宮內不興養殖珠,但賣給洋人也是一條路子。

    今年,雍郡王府送年禮,包括送四爺自己養的珍珠。

    雖然第一批的產量較低,總共也就能做六七套禮物,但也不會只給九阿哥。康熙、太后、德妃等,宮內是要送一波。

    武拂衣給四福晉留了一串大珠項鍊。

    然後將細小珠子湊一塊,以串珠精細工藝給弄出了動物擺件,不忘送給辛苦工作的胤禛。

    正月初十。

    胤禛起了一個大早。他無法陪同弘暉、弘昐去考場,但也無心睡眠,不知道近幾天的押題能命中多少。

    由於康熙誓不透露考題範圍,自己只能憑藉以往在上書房的學習經歷給圈範圍。

    哪怕對孩子們掌握知識的能力有信心,但還是要用心提供複習範圍,不願他們大意失荊州。

    從初一到初九,沒能休閒娛樂。

    每天搞出一些模擬卷,以及圈定考試重點,讓武拂衣給孩子們送去。

    終於,短暫的備考期結束。

    胤禛鬆了一口氣,但沒多少功夫去操心孩子們的考試結果。完成備考輔導,新任務又來了。

    武拂衣將兩個孩子送到宮內,隨即折返郡王府休息一個半時辰,等午餐前再去接人。

    趁著空檔,來找胤禛談一談讓他接手一件輕鬆差事。不是別的事,正是讓他輔導李氏口語,做個陪練。

    “啞巴英語總是不妥。李氏學了英吉利文,即便她用到洋文口頭交流的機會不多,但多多少少練一下。重點不是陪練,而是有接觸才能更直觀觀察。”

    武拂衣表明用意,這是一個名正言順的藉口,能長期觀察李氏的心態。

    “弘昐與弘暉,一個是長子一個是嫡子。我想你是決不允許胤禔與胤礽的矛盾衝突在兩個孩子身身上發生。母親對於孩子總是有影響的,你說是不是該留意李氏的心態?”

    胤禛本來不耐做什麼口語陪練,但聽聞事關長子與嫡子的矛盾,確實需要注意李氏心態問題。

    “行吧。但次數不必多,一個月一兩次就夠了。”

    哪怕他忙,做這個陪練要城內府邸與北郊莊子兩頭跑,但也承認這種長期監測很有必要。

    武拂衣並不意外胤禛會爽快同意,又給他一個友情提示。

    “說來武側福晉入府三年多了,與後院其他女眷沒有多少往來。旁人不知道武氏的性格究竟如何。之後,你與李氏相處要注意些分寸尺度。”

    胤禛聞言不由冷哼,老鬼把他當什麼了?

    他對後院女眷沒什麼情絲不斷,不過就是盡到責任,給她們安定生活。

    注意什麼分寸?難不成武氏與李氏能搞出私情來?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這種荒唐離譜的事,老鬼也好意思去想。

    武拂衣瞧著胤禛的表情,便知他沒有領會自己的意思。

    “我並不是指你,禛·武氏魅力無邊,勾得一眾有婦之夫拜倒在你的石榴裙下。”

    這都什麼破形容!

    胤禛怒目而視,“你就不能好好說話。”

    武拂衣無辜地攤手,“你能曲解,我不能講出來嗎?好好好,不提這茬。

    我說請你注意分寸,指的是你做老師別太嚴厲了。別不自覺就帶入四阿哥以往的高標準教學態度,讓李氏覺得心有懷疑。不要小看女人,她們的直覺有時很準。”

    胤禛心裡不得勁,教學不嚴格還算什麼教學。但被這樣一提醒,也得承認老鬼言之有理。

    武拂衣繼續道:“可能你要說了李氏是猜不出靈魂互換之類的離譜事件,我是杜絕她產生另一種聯想。”

    胤禛迷惑,“還能有什麼聯想?”

    “我在外盡職扮演四阿哥。雖然增添了孝順兒子、拆家、搞理工科研究等人設,但還是維持了除正事外寡言嚴肅的形象。”

    武拂衣延續胤禛曾經的人設,不為別的,這形象好用,能把那些亂七八糟的應酬拒之門外。

    這樣一來,後院的女眷並不認為四爺冷淡的性子有多少改變。

    “表面上,四爺對武側福晉很是愛重。一旦李氏認為武氏神似四爺,指不定就產生一種感覺。”

    武拂衣接著分析:“武氏是有樣學樣模仿四爺的脾性,令人意外四爺居然很吃這一套。

    這是無意戳中一個秘密——原來四爺很自戀,才會偏愛與他自身脾性非常像的人。而且我也不想李氏有樣學樣,鬧出笑話來。你明白了嗎?”

    胤禛:……

    聽明白了,杜絕四爺自戀的流言,要從他做起。

    他怎麼可能自戀,不可能的事。

    承認是不承認的。如今為了杜絕這種錯誤假設,他要收斂自己本來的脾性。這世道,還能更不講道理一些嗎?

    武拂衣並不認為這是胡思亂想,她是防微杜漸。

    但也知道自己的實話實說讓胤禛堵心了,大過年的,這事辦得不地道。

    緩和氣氛,為安撫胤禛,今天把禮物一起帶來了。

    將方盒子推到胤禛面前。

    “我養的珍珠,第一批出爐了。數量不多,給你了做了一件珍珠製品,就當是新年禮物。”

    胤禛早就看到了桌上的方盒子,原本以為是某些資料,沒想到老鬼給他留了珍珠。

    北郊莊子養殖珍珠,這事他略有耳聞,可沒有太多關注。畢竟他不愛任何飾品,想來武拂衣應該不會送他女性飾品。

    “謝謝……”

    胤禛道謝的話剛剛出口,打開了盒蓋,與一隻白白胖胖的珍珠豬仔對上了。

    豬仔造型滑稽,豬蹄晚上抱著一條魚,頗像是大吃一驚的模樣。

    武拂衣頗為熱心地解說:“魚,就是鯨魚。取諧音,大吃一驚(鯨)。我知道你屬馬,但武氏生肖是豬。你案頭擺個擺件,放著馬似乎不太合適,好似你有多愛慕四爺似的。放只豬,剛剛好。”

    胤禛真的不知道此時能說點什麼?為什麼他又啞口無言了?

    等一下,有些時候他聽了武拂衣講話,他的內心表情與胖豬仔是不是有點神似?

    不,他一點也不胖,也從來不會呆若木雞。

    老鬼怎麼能搞出這樣的禮物來的。要說清楚了,這究竟是參考的誰?

    作者有話要說:1引自《康熙起居注》,康熙與熊賜履的對話。

    《康熙政要》也提到:“漢唐以來,士人信從佛教者,往往有之。皆其識見愚味,中無所主,故為所惑耳。若蕭自請出家,則又愚之至矣。”

    康熙對於佛教與道教採取順其自然的方式,修建寺廟、道觀更多是為鞏固與穩定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