茗夜 作品

240.見證歷史的史詩感!怎麼可能找不出錯誤?(求訂閱!)

    “年輕人,無知無畏。”

    “快唸吧,等下我們用他自己的作品,把他反駁的無話可說。”

    集,找到了王謙剛上傳不久的小說作品,三國演義,當即就以極高的朗誦水準讀了出來。

    剛讀到前言。

    張躍就不屑說道:“思考十年?呵呵!十年前他還在學習表演,立志當一個戲子,會思考三國曆史?吹牛不打草稿,到處都是漏洞。”

    幾人都點頭。

    躺著的賈富清也說道:“我當年寫第二本小說的時候,思考五年才動筆,收集的資料就有幾十萬字,寫的時候也修修改改,幾次改稿,花費十五年才完成。這才是真正做學問,寫作品應該有的態度。”

    “老師說的對,王謙可能就是吹牛,來抬高自己!”

    “王謙怎麼能與老師相比?”

    “呵呵,王謙這輩子應該都拿不到咱們的文學大獎了,永遠也追不上老師的地位!”

    幾人都對賈富清吹捧了一下。

    中年女子也說了一句,然後才繼續讀了下去,正文開篇,就讓她很是驚訝,其他幾個聽著的人也都是驚訝地看向她。

    本來老神在在地躺在椅子上的賈富清又再次睜開了眼睛,看向中年女子,身體也坐直了起來,皺眉問道:“半古文?”

    中年女子點頭:“是的,王謙是用半古文的形式書寫的。”

    幾人互相看了看,稍微沉默了一下。

    張躍說道:“偶爾寫一篇短文,用這種寫法還可以。但是以這種寫法來寫長篇小說,他就是在找死!當代,沒人能做到這一點。即便是老師,現在也因為年紀大,做不到了。”

    賈富清點點頭:“不錯,我老了,根本寫不了古文長篇了,思維跟不上了。這個王謙,這麼大膽,以這種形式寫長篇小說,不是無知就是無畏,繼續讀!看看他寫的三國曆史都是什麼東西。”

    中年女子繼續讀下去。

    房間內的幾人都以挑刺兒的心態在聽著。

    “十常侍,誰知道都有誰?王謙寫的對不對?”

    “不知道!我之前看過一篇文章提到了三國的宦官張讓,但是沒說過他是十常侍之一。”

    “張角的兩個弟弟,叫張寶和張梁?還都有稱號?我怎麼不知道?”

    “黃巾起義是因為南華老仙給了張角天書?這不是亂彈琴?南華老仙是誰?”

    一邊聽著,幾人就針對其中的描寫討論了起來。

    在場的兩個中年男子都是西北某名校歷史系的招牌教授,雖然都不是專攻三國曆史的,但是對現在已經知道的三國曆史信息也極其瞭解。

    “劉備是鄭玄盧植的學生?還和公孫瓚是朋友?我完全沒聽過這方面的信息。”

    “三兄弟的原始積累,是張飛出資!我一直以為是劉備呢,我以為他是靠著才當大哥的……”

    賈富清對兩人問道:“這其中的描述,有沒有問題?”

    其中一名歷史系教授回答道:“老師,其中許多細節,都是我不知道的。當然,也是現在歷史研究領域內大家都不知道的。比如,十常侍十個人的名字,比如黃巾起義的細節,比如桃園三結義的細節等等……”

    “我們都不知道,所以,也不知道他寫的是否有問題。只是,我個人覺得,他好像解答了我很多關於三國曆史方面的疑惑。”

    賈富清盯著對方,淡淡地問道:“所以,你信了?”

    教授回答:“老師,我不信!卻也不妨礙我認為是這樣的。因為,沒有完整的歷史事實可供參考。而且,其中幾個出現的人名,以及事件經過,和我所瞭解的三國曆史信息完全對得上。”

    賈富清深呼吸一口氣息,將心中壓抑的怒意再次壓下去。

    他本想以王謙的作品為突破口,來公開反駁回去,將對方說的無話可說,將王謙貶低的身敗名裂,才能以報在微博上被劉勝男幾人罵的無法還口的仇!

    而經過剛才被劉勝男,秦雪鴻,陳曉雯,茹可她們的公開反駁,無法說話之後。

    賈富清和張躍都想以絕對的優勢,絕對的證據,絕對的破綻來反駁對方,讓對方無話可說。

    所以……

    這就需要專業人士找到極其專業的漏洞才可以。

    但是……

    這位專業人士,卻是發現不了明顯的錯誤漏洞?

    張躍急忙說道:“老師,咱們繼續看下去,肯定有機會。王謙的這種寫法本身就很容易出錯,我不相信他能寫一部十萬字以上的長篇,還能保持這樣的文采水準。我也不相信,他整部小說當中的所有人名和事件都不出錯。”

    “我們繼續看下去,絕對有機會!”

    另一個歷史系教授也說道:“不錯,老師,咱們走著瞧就好了。目前第一章,我也沒有看出很明顯的漏洞,反而他寫的一些人名和事件都和我們研究的一些歷史文獻流傳下來的隻言片語不謀而合。”

    “暫時,我們只能再找找機會!”

    賈富清點點頭,繼續躺好,閉上眼睛說道:“繼續讀,繼續找。你們也好好再查查資料對照一下,咱們這是提攜晚輩,改正他的錯誤,不讓他的錯誤作品誤人子弟。”

    幾人都點頭微笑符合。

    “老師說的對。”

    “咱們也是幫他斧正。”

    “能得到老師的指點,王謙何其幸運!”

    只是……

    僅有的兩章正文很快就讀完了。

    但是。

    他們並沒有發現什麼確切的漏洞。

    文采方面,看起來沒什麼華麗的辭藻造句,但是在場幾人都是文學圈子的大師,都能看出來這寫法背後的難度,可謂是返璞歸真,字字珠璣,幾乎沒有一句廢話,每一句都有含義,都有前後文的聯繫!

    這種文字底蘊如果能保持下去,說是國學大師都不為過。

    而三國史實方面。

    兩位教授也開始查找資料對照。

    一時間也沒有發現什麼漏洞!

    反而……

    他們查找到的一些資料信息,都在前兩章當中有所展現,並且還將他們知道的一些斷斷續續的信息串聯補全了起來。

    “沒了?”

    讀完了!

    朗誦的中年女子有些意猶未盡。

    其他聽著的賈富清師徒幾人也都感覺好像被人掐住了脖子一樣,非常不痛快,很想一直聽下去。

    不過……

    這時候。

    中年女子興奮地說道:“他又更新了一章!”

    賈富清當即說道:“快點讀!”

    張躍也說道:“快給老師讀。”

    兩名教授卻是迫不及待地自己拿出手機看了起來。

    ……

    而在網絡上,此刻大家已經再次爆炸!

    就兩章,而且字數不多,所以很多人很快就讀完了。

    然後……

    大家就迅速開始針對看過的正文開始討論起來。

    “話說,我看了一遍,沒看懂!”

    “我看第二遍了,看懂了一些。王教授這種寫法,簡直大才。要看懂需要沉下心來逐字逐句地仔細讀,仔細理解其中的意思才行,要是像看網絡小說一樣一目十行,肯定什麼都看不懂。”

    “看完感覺好過癮,三國曆史是這樣的嗎?有大拿出來科普一下嗎?”

    “有了……已經有幾位瞭解歷史的文化自媒體開始科普了,不過把王教授的文章貶低的一無是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