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寨散人 作品

第3021章 助學計劃

    作為典型不沾鍋風格最擔心的就是承擔責任,從來只有別人替自己背鍋,現在居然要幫教育部背鍋,豈有此理,簡直犯了伍家恩的大忌。

    陳鎬低聲道:“這事兒莊書計點過頭的……”

    伍家恩一呆,旋即道:“光點頭有啥用?簽字呢?證據呢?矛盾捧到檯面上了,口說無憑!”

    “伍申長,具體情況是這樣……”

    十年前教育部為了加強港海澳臺青少年以及遍佈世界各地華裔子弟歸屬感,推出旨在促進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地球村陽光青年助學計劃”。計劃具體內容不必細述,總之八個字“待遇很好福利從優”,其中有一塊即針對境外相當於同等學歷高中畢業生,只要達到所在地中等學業水平、志願者服務天數等並不高的條件,便可就讀內地50所名校(主要包括絕大多數985和強211院校),暨南的嶺大、暨大等8所院校列在大名單裡。

    “地球村陽光青年助學計劃”是覆蓋範圍非常廣,投入非常大的項目,教育部拿不出近於天文數字的資金,於是就採取輪流做東原則,每年挑幾個省“承擔重任”:

    那可真是重任吶,所在省份和高校不但要負責入學學生的所有費用,而且還擠佔計劃內專項或特殊類招生名額。

    這是為什麼呢?作為鍾直機關教育部也靠財正撥款,有立項有預算才拿到錢,而“地球村陽光青年助學計劃”因為高層內部意見不統一,社會上普遍反對到處灑錢,每年兩.會的預算審議都通不過,不得不東挪西湊地打各地秋風。

    明明反對者眾,教育部又為何執著推進此項活動?實質也是派系鬥爭和高層理念分歧長期存在的明證,從傅老、桑老到朱正陽,從未有過真正掌控鍾直機關每個角落的時候。

    名不正言不順的結果是,每年引進境外學生的名額都必須從招生總盤子裡“挪用”——教育部向財正部申請教育費用是按人頭的,多一個人家也不理你;另一方面為避免社會輿論反彈,指責境外學生侵佔內地學生教育資源,這事兒還必須偷偷摸摸。

    第一輪結束後眼看又該暨南挑擔子了,徐迢在任時卻堅決抵制。這位前申委書計到底怎樣的人,暨南從上到下都沒太搞清楚,但有一點可以肯定:

    他不喜歡妥協和交換。

    也就是說在徐迢身上其實有種與官.場格格不入的特質,既是他能從一干官員中嶄露頭角脫穎而出的亮點,到某個時候卻又深深拖累並影響他。

    對於教育部的協調和要求,徐迢態度很簡單:沒道理、不可行。

    前面說過暨南作為難度最高的高考大省,名校資源少得可憐,就這點兒蛋糕還要劃出來給“地球村陽光青年助學計劃”,顯然於情於理都說不通。上輪採取的折衷方案是暨南負責那一批引進留學的所有境外學生費用,名額則只消化規定數的三分之一,這叫以資金換資源。

    徐迢卻反問憑什麼花這筆冤枉錢,暨南做錯了什麼?作為教育資源輸入省份,自家都沒餘糧,可以在外部劃撥招生名額的前提下幫教育部承擔留學費用但不可能多掏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