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河川 作品

OFD-EP2:祿存(10)

  電梯抵達了底層,保持著沉默的王寅帶領王雙走過完全沒有裝飾的鋼筋混凝土走廊,來到一處狹窄得多的小屋內,向著坐在主位上的人拱手一拜。王雙見狀,不由得吃了一驚,只見坐在黑漆木質椅子上的是一名二十歲左右的青年人,身穿一件在袖口繡有五爪金龍的黑色便服,雖戴著一副近視眼鏡但目光炯炯有神,看似正隨意地讀著王寅家中的藏書卻又隨時繃緊全身的肌肉,只是那器宇軒昂的儀容之下還藏著種幾乎無法掩飾的憂鬱。

  “嗨,老夫這是年紀大了,忘性也大。”王雙說著,拱手就拜,“不知世子殿下來訪,還請——”

  “王師傅不必多禮。”那青年放下手中的書,離開座椅,迎向王雙,“實不相瞞,今日至此,是為了和夏卿議論動員之事,未曾料到師父來此。”

  王寅一把扶起王雙,和王雙分別坐在客廳左右兩側的椅子上。剛才數落王寅時還意氣風發的王雙現在頓覺渾身上下不自在,他總覺得自己被王寅算計了,但又找不出什麼實際證據。

  當然,當今輔漢趙王世子宋以寧的行程本來就該保密。幾年內連續遭遇宋以安、宋以然兩位世子遇刺身亡的慘劇的南庭都護府對南庭大都護的唯一繼承人的人身安全重視到了極點,以至於本該和諸位前輩們一樣頻繁地在公眾視野中有所表現的宋以寧幾乎成了透明人。時至今日,王雙仍然不敢斷言這樣做就長遠而言究竟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但他更不想看到宋以寧重蹈兩位兄長的覆轍。

  ……那時宋正成讓他當宋以寧的老師多半隻是個安慰獎,誰也沒料到三兄弟中最不起眼、原本應當按照武將來培養的宋以寧現在被迫承擔起了整個南庭都護府的重擔。或許張山河所說的話也不無道理,眼看著宋正成的病情一天比一天嚴重,宋以寧接管南庭都護府大權是未來一兩年內可以預料的事。更多地專注于軍務的宋以寧還沒有更多治理政務的經驗,誰也說不清到那時會發生什麼。

  看來王寅撒謊了,這次見面與其說是聊私事不如說是工作彙報。等王寅落座後,這位兢兢業業的兵部尚書便開始向宋以寧繼續一五一十地彙報戰爭進行一個多月來的種種變化,既有前線戰況和雙方戰略、戰術目標的調整,也包括戰爭對南庭都護府本土民生百態的影響。由於帝國軍始終沒有機會在南庭都護府本土獲得立足點,南庭軍民傷亡總人數目前僅在十萬左右,但巴布亞的情況就沒那麼樂觀了。算上被害和被劫走的人數,巴布亞東部僅在一個月內就已經損失了超過百萬人口,其慘狀觸目驚心,和當年帝國軍進攻長雲府的情況不分伯仲。

  “在戰爭爆發前,布國適當地調整了徵兵政策。敵軍原本只徵召布里塔尼亞人參軍入伍,如今則開始從編號區徵召名譽布里塔尼亞人。這些名譽布里塔尼亞人,大多並非我軍想象的那樣對敵軍深惡痛絕……相反,他們因自己終於被視為半個人而對敵軍感恩戴德。”說到這裡,王寅氣不打一處來,他無法理解為什麼在布里塔尼亞帝國受盡了折磨和歧視的編號區居民成了名譽布里塔尼亞人之後反而加倍地忠於布里塔尼亞,“……先者,軍令司以為大規模殲滅敵軍便可重創敵人、為登陸長雲府創造良機。如今看來,要殲滅的不是敵軍,是敵軍中的布里塔尼亞人。”

  “殿下,夏卿所言不虛。實情是名譽布里塔尼亞人已在布國長期折磨下成了徹底的奴隸,他們在巴布亞有絕對的數量優勢,拿著質量最低劣的武器,用著只有布里塔尼亞人士兵幾分之一的物資,卻從未有過反抗的念頭。”王雙點了點頭,他從王翼陽等人的彙報中瞭解到,帝國軍幾乎在不計成本地投入名譽布里塔尼亞人士兵,“這也是敵人可以而且敢於向我南庭東海岸地區持續空降作戰部隊的原因之一。”

  “的確如此,北方的官軍也說,他們每次追擊敵軍時,總會有數不清的名譽布里塔尼亞人掩護敵人。”宋以寧扶了一下眼鏡,一種無力感席捲了全身,彷彿這裡只有他才是多餘的。他跟隨王雙學了不少指揮戰爭的理論知識,無奈始終沒機會運用,畢竟現在的南庭都護府上下都不會允許他到前線去戰鬥。“但名譽布里塔尼亞人不會打仗,真正的作戰任務還要布里塔尼亞人來。目前敵我處於相持態勢,海上勝負未分……師父,我有一計,不知能否助我軍斷敵後路、逼敵以主力出戰?”

  宋以寧的想法無非是改變火鷹戰機的用途,儘管這看似只是個小小的戰術問題,卻需要南庭空軍乃至南洋戰場上的聯邦空軍主力來配合。自投入實戰那天算起,火鷹戰機的主要功能是攔截進攻南庭都護府本土和南洋群島東部的帝國皇家空軍,此外還肩負著對帝國軍重要目標進行戰術打擊的任務。儘管數量稀少的火鷹戰機無法單獨完成攔截帝國軍的工作,南庭空軍通過靈活的編組將它的作用發揮到了極限。如今,每個飛往南庭都護府本土上空的帝國皇家空軍飛行員都要時刻擔心著有火鷹戰機突然從頭頂給自己致命一擊。

  對於帝國軍而言,火鷹戰機的最大威脅在於帝國軍根本沒法攔截它。因此,宋以寧計劃將火鷹戰機部隊作為專門用於破壞敵軍持續作戰能力的特別打擊工具來使用,它們的任務不再是攔截敵人的飛機,而是摧毀南太平洋諸島的港口、機場、倉庫、油庫或是攔截前往上述地點的帝國軍運輸機。一旦帝國軍再也無法往前線投入補給,就算名譽布里塔尼亞人士兵人均有著旺盛的鬥志和永不動搖的忠誠,意志的力量在殘酷的客觀現實面前終究不堪一擊。到那時,帝國軍往巴布亞和南太平洋諸島派來多少軍隊就要留下多少屍體。名譽布里塔尼亞人可以很快補充上,在布里塔尼亞人裡繼續大肆徵兵就沒那麼簡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