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河川 作品

OR5-EP4:戡亂(11)

    麥克尼爾本來可以親自監督對沈行健的最終處理方案得到實施,他和伯頓一樣對於執行【正義的懲戒】的儀式感具有某種特殊的情感。不巧的是,即便吳蘇拉三令五申地要求金三角區域的東盟軍作戰部隊嚴守各處據點,還需要同時對付自由南洋聯軍的東盟軍仍舊陷入了困境。自由南洋聯軍就像是稻田裡的水稻一樣,割了一批還有下一批,怎麼殺都殺不乾淨。縱使他們有更先進的武器裝備,也只能在對付已知的敵軍時取得優勢,卻不能預料到下一批敵軍會以何種方式誕生。

    更不必說這裡有許多城鎮連基本治安也無法維持。

    大幅度降低維持治安的成本,其秘訣不在於大規模擴充維持治安的正規組織——東盟軍、東盟國家憲兵隊、東盟警察甚至是興亞會的血盟團——而是要將維持治安的功能下放到不具備正規身份、融入居民之間的群體。這也是麥克尼爾贊同興亞會對血盟團進行縮編、反對東盟國家憲兵隊繼續擴張的原因之一,他清楚地認識到盲目擴大規模只會讓這些組織變得更加臃腫、效率更加低下。

    非要用正規組織去扮演對應角色的後果,便是疲於奔命的東盟軍士兵們既不擅長作戰也不擅長維持治安,同時他們也很難在兩種不同的任務模式中靈活切換自己的思維。即便不提東盟軍自身受到的削弱,光是金三角地區遍佈自由南洋聯軍游擊隊這件事已經讓東盟軍沒法執行保護主要居民區的任務,況且他們也很難準確地搜索到那些偏遠而規模更小的定居點。

    不過,當麥克尼爾從附近的東盟軍通訊內容中察覺到一部分東盟軍疑似遭遇了並非自由南洋聯軍游擊隊的武裝組織後,他立刻決定讓伯頓帶領著和他們一同行動的國家憲兵特遣分隊成員前去戰場附近一探究竟。這些未經登記的定居點中可能藏著一些知曉【蘭芳赤子】罪狀的內部人士,他們得趕在敵人殺人滅口之前把重要人物救出來。漫無目的地進行無差別的保護只會讓他們分散精力,好在敵人的進攻已經為他們指明瞭可能的方向。

    等麥克尼爾趕到現場後,他才意識到東盟軍士兵們在描述中嚴重地忽視了敵人的真實規模。發生激烈交戰的不是東盟軍和某個不知名的武裝組織,而是好幾夥不同的人馬。氣勢洶洶的東盟軍反而在規模上佔劣勢,並據守附近的廢棄據點進行防守,期待著能在混戰中突圍而出。kΑnshu伍.ξa

    “他們讓我想起了一個人。”彼得·伯頓決定帶領一部分士兵想辦法混進這座村莊,而不是莽撞地和敵人交戰。

    “誰?”麥克尼爾估算著他們各自的隊伍到達指定位置所需的時間,也隨時注意著戰場上發生的變化,“不,我是說……你是指這些混戰中的武裝人員還是那些不知為何而選擇躲到偏遠村莊中的學者?”

    “後一個。”伯頓眨了眨眼,“他們的遭遇讓我想起了欽納龍教授,他也是個躲在鄉下避難的學者。”

    “……沒有可比性。”麥克尼爾推了伯頓一把,差一點把伯頓推出草叢,那樣一來伯頓就將直接暴露在敵人的視線範圍內,“欽納龍教授確實相當於把自己流放到了農村,可是他和他的學生們卻在農村開展著自己的研究和建設,生活算不上富裕或安逸,但體面得很。這些人則不同,他們似乎是要刻意地把自己埋在這裡,忘記自己曾經擁有過的一切,寧願做一個隱姓埋名的農民。”

    伯頓抱怨說,保護這些村莊免受外敵傷害的工作本來是東盟軍的分內職責,如今卻要他們這些並不該負責這項工作的外人來插手。麥克尼爾只得對伯頓解釋說,東盟軍的誓言只包括效忠東盟而不是保護東盟公民,大部分非本地出身的東盟軍士兵也缺乏對當地居民的同情心,這些人是不可能把保護本地居民的工作放在心上的。用上級的命令強迫他們承擔責任可能會適得其反。

    趁著外面的戰鬥還未結束,麥克尼爾希望他們能搶在敵人之前控制村落。只要村莊被控制在他們而不是任何一夥敵人的手中,麥克尼爾就有希望在這場混戰結束後找到相關人員進行更為詳盡的調查。他和幾名國家憲兵躡手躡腳地從村子後方的樹林中潛入村子,接連繞過了幾排房屋,並謹慎地記錄著目前的地形和房屋分佈位置。一旦村莊內的戰鬥打響,他們必須儘可能地利用一切有利條件。

    中南半島北方的農村,尤其是那些地理位置相對遠離附近城市的農村,很難給麥克尼爾留下一些好印象。他並非像埃貢·舒勒那樣極端地推崇現代科學技術,事實上麥克尼爾曾經很喜歡去農場給自己放個假,可是這一切都建立在他能過上一種體面生活的前提下。泥濘的道路、揮之不去的臭味,佝僂著的脊背,汙濁的牙齒……這不是麥克尼爾能在合眾國見到的農村,儘管他知道這恰恰是東南亞和東亞千百年來以至於維持到了今天的常態。

    正因為他目睹了種種亂象,那些既不鄙夷農村也不自甘沉淪、反而試圖探索出一條新道路的人們讓他看到了另一種可能性。桑松的朋友欽納龍及其學生們在金邊郊外的農村幾乎復刻了麥克尼爾熟知的【體面的鄉村】,而吳蘇拉更是曾經表態要將自己的家鄉改造得更美好。不管吳蘇拉用強制居民搬遷的方法消滅自由南洋聯軍的生存土壤以及那些讓人不適的落後村莊的行動有多麼粗暴,他對更美好的鄉村的嚮往似乎是真的。

    不然,吳蘇拉也不會額外地在意麥克尼爾在老谷縣的工作狀況。

    因此,麥克尼爾更加地無法理解那些工程師和專家們決定躲到農村卻又不使用他們的聰明才智來改善生存狀況的理由。多建幾條引水渠,修整一下道路……哪怕是一些看起來不起眼的小事,都可以切實地改變生活環

    網站公告:親愛的讀者朋友們!來愛閱小說官方app閱讀看書更穩定~網站已經設置點擊下一章,如已安裝愛閱小說app,將會提示跳到愛閱小說app繼續閱讀,如未安裝請先下載安裝愛閱小說app~

    or5-ep4:戡亂(11)[2/3  境,而這些人隱居的地方卻和麥克尼爾在緬甸、在北圻州見到的那些最惡劣的情況毫無差別。連沈行健都承認他受不了這樣的生活環境,麥克尼爾更沒必要虛情假意地把艱難的生活讚美為所謂的原生態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