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墨白 作品

3458【百年樹人】

天順十四年,同年,項南在內地掀起了教育改革。

一是在全國各地鄉村設立學校,由國家出資興建,並且教師全部按九品官待遇,教授文學、數學、歷史、地理等項。

二是在全國縣級以上縣學,增加格物、數學、建築、水利、機械、金融、琺律等諸多學科。

三是陸續在科舉中增加格物、數學、建築、水利、機械等科目。學子可自選一門自己認為最拿手的學科報名考試。

至於教材,都是項南親自編寫的。

這讓朝臣們感覺很迷惑,不明白項南這是何意。

自古以來,科舉考試都是以八股文章論高下。如今項南卻又增加什麼格物、數學、建築、水利、機械、經濟等科目,實在是太任性了。

“卿等有所不知,科舉始於隋朝,發展於唐代。”項南解釋道,“唐代科舉中本就有秀才科、進士科、明經科、明法科、明字科和明算科,統稱為六科。

其中的秀才科、進士科、明經科,都是靠的儒道經典、實務國策,與咱們現在的科舉考試如出一轍。

而明法科,就是考得考察法律知識,選拔司法人才;而明字科,主要考察文字理論和書法水平;至於明算科,主要考察數學和天文學知識。

由此可見,科舉之初,就是為朝廷選拔各種各樣的人才。

而如今我大明科舉,只考八股文章,選出的人才雖然各個八股文章做得妙,但是說到實務國策、經濟民生、明罰敕法、工程水利、歷史地理就是百無一用了。

民間有論曰,讀書人,最不濟。背時文,爛如泥。國家本為求才計,誰知道變作了欺人技。三句承題,兩句破題,搖頭擺尾,便道是聖門高第,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漢祖唐宗是哪朝皇帝?

所以朕作出改革,正是為了正本清源,為我大明多求賢才,多求良才,而不是隻知道皓首窮經的書呆子。”

聽他這麼說,群臣都無話可說了。

……

科舉制度發明之初,的確有利於選拔人才。可是這麼多年發展下來,到了明朝,科舉制度既成熟了,也變得僵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