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墨白 作品

3341【開放關東】



            京津鐵路開通之後,展現出了超強的運輸能力。

它將關外、口外出產的皮毛、藥材運到津門,再從津門出海運往南方乃至世界各地;而南方產得稻米、水果、絲綢、茶葉等,以及西洋商人帶來的香水、蔗糖、鐘錶等,也從津門將運往京城,並從京城輸往關外和口外。

兩大商品集散地之間物流頻繁,創造大量稅收的同時,也便利了物產的交流,以及人員的往來。

項南已經開始籌備興建第二條鐵路了,從京城到山海關,如此就可以打通中原和關外的聯繫。

清朝時期,清廷一直不允許漢人擅自前往關外,只要逮著就是非打即殺。

一則為了避免滿人過度漢化。畢竟清朝建立初期,滿人總共不到三十萬人口,而當時漢人卻有七千萬。

三十萬對七千萬,當真是一粒沙子都不如,所以清朝早期為了維護統治,不得不以旗人為先,對漢人採取既拉攏又打壓的手段。拉攏的是漢八旗,打壓的自然就是普通百姓。

二則關外盛產人參、鹿茸、東珠、皮毛等,這些被清廷視為是自己的財產,不希望漢人染指,所以禁止他們到東北採摘、狩獵、

三則防止漢人與外部勢力勾結。當時羅剎國已經在東北蠢蠢欲動,而清朝起家就是借了漢奸之力,自然也怕報應回到自己身上。

但從清軍入關到道光年間,不到兩百年的時間裡,光是齊魯有記載在案的自然災害,就多達四千多起,平均一年就有二十多起,可以說百姓過得是苦不堪言。

蒲松齡創作的《聊齋》中就記載了十幾次天災,諸如水災、旱災、蝗災、地震、冰雹等等。

也因此關內人為了活命不得不闖關東。而因為朝廷禁令實在太嚴,所以當時關內人去關外,才用一個“闖”字。

因為真的是冒著殺頭的風險,以闖鬼門關的決心到關外去。

不過項南早就有意廢除禁令。

一來,東北空虛,對於防範羅剎國入侵併不利。其實羅剎國侵入東北時,人口只有幾千人而已,但就因為清朝不允許人出關,所以導致邊境地區人員稀少,所以才讓羅剎國不斷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