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茶米酒 作品

第413章 如鏡(5300)

    潦草的狂旋老者輪廓,弧形的光輝連環爆閃。

    三尺之內,天下間任何一種物質,都不可能正面抵擋下這樣的拳頭而毫髮無損。

    即使紅蓮的根部,包含著空間轉換,吞噬噴吐,虛空割裂等多種效果,匯聚成為無變無定的漩渦,成百上千,不斷湧現。

    也依然在這樣的拳頭面前,被一鼓作氣的轟散開來。

    割裂空間的漩渦,縱然在一次又一次的疊加之中,於那雙拳頭上面留下了無數深刻的傷痕,卻還沒有來得及等到傷勢發作,拳頭就已經突破了所有的阻礙,轟在了根莖的正體之上。

    咚!

    第一次的撞擊所帶來的聲音,竟出乎意料的輕微。

    但就是這樣一點輕微的聲音之後,嶽天恩的雙拳之上,逆現出密密麻麻的裂口,從拳頭的部位,唰了一下,延伸到了肩頭。

    而深紅色的蓮花根莖上,中拳的那一點,則發出沉悶的巨響,大範圍的向下凹陷。

    只是一拳,卻炸響了數百次。

    伴隨著重疊在一起的沉悶巨響,蓮花根莖一連下陷了數百次。

    最後的結果,是深達十丈左右的缺口。

    勢如破竹的積累,攀升到頂點的釋放,一拳之中的數百重力道疊加,最終造成的傷害,居然僅僅只有這種程度。

    就算是早就做了許多心理準備,所有注意到了這一幕的人,還是不由自主的心旌搖動,目眩神馳。

    六葉紅蓮現世至今,已經快要接近一刻鐘的時間,眾人各自揣摩觀測,也大致可以確定,這株蓮花,實則是元荷教祖的武道意境,顯化而成。

    那甚至還不是本體。

    而剛才嶽天恩的攻擊,類比到天地之橋的體系之中,也可以稱得上是第四大境的佼佼者。

    十丈的傷害,相對於整株六葉紅蓮來說,根本就只是相當於破了些皮。

    但這樣的攻擊,已經足夠讓半空之中的元荷另眼相看。

    “不錯不錯,區區百歲就有這樣的造詣……”

    元荷的手掌向下一壓。

    他所處的位置距離地面,至少有數千米的高度,幾乎可以說是身在雲中,但是,只是這麼一探手,龐大難言的束縛力量,就直接降臨於地表,沒有半點延遲。

    上方墜落的深紅色元氣嘭然覆蓋,嶽、吳、湯三人一同被壓的微微下陷。

    而同一時刻,在嶽天恩他們這幾人站立的地方,深紅色的地面忽然竄起無數柔軟的藤蔓。

    那些藤蔓飛舞如蛇,說是藤,其實異常的光滑,表面沒有任何多餘的葉片和倒刺,更像是一種獨特的血管。

    藤蔓的數量實在是太多,從光滑無物的地面延伸出來的過程,亦快到難以言述。

    彷彿只是暗紅的光暈一閃,便潮湧而出,密集到吞沒了所有的縫隙,將嶽天恩等人淹沒於其中。

    叮!!!

    奇妙的劍鳴,忽而響起,突破了所有藤蔓的阻礙。

    那一團亂舞的深紅色之中,猛然碎出了一道寬闊的裂縫。

    湯彩雲的劍,揮過飽滿的弧度,但內部被困的人視線透過裂縫向外觀察的時候,卻看到剛才被轟擊出來的十丈缺口,已經彌補小半。

    上空的深紅氣流,繼續源源不絕的向下壓迫,更遼闊的土地,更茁壯的藤蔓加速滋生。

    三道身影從裂縫之間一躍而出,竟然沿著七根天柱般的根莖,向上急行。

    三道身影交替,拳勁、掌風、劍光,分別劈開一段距離的沉降氣流,輪換著向上躍進。

    不同於方雲漢那種一眼判斷弱點,然後直奔而去的作戰方法。

    嶽天恩他們,深知人的眼睛是會欺騙人的,他們甚至也不那麼相信神魂之中散發出來的靈覺。

    任何未曾實踐的判斷,都只不過是臆測罷了。

    要說攻擊哪個部位,才是對敵方最有效的打擊,那不妨把各處都試一遍。

    頂端有人處理,根部已經試過,然後,便是中間。

    ——元荷本體所在的那個位置。

    “哈,挺有想法。”

    元荷指尖勾勒光輝,凌空三下輕點,深紅色的灼灼光痕,便直接烙印在空氣之中,而後各自爆射出一道光束。

    深劫終章,翼火,鬼金,星日!

    光束射到中途,各自出現形態上的奇妙變化。

    龍蛇翻騰,侵略如火,翼火蛇;魑魅魍魎,五內藏金,鬼金羊;群星消隱,大日軌跡,星日馬。

    這三種力量,恰好跟吳廣真、湯彩雲、嶽天恩三人的武道特色,有所對應,但就在這三道光束即將與他們碰撞之際,側面又飛來一縷刀光。

    公孫儀人提刀穿梭而來,從天柱縫隙之間,側身一步,揮刀如屏。

    毫不客氣的說,今天這處戰場上,除了豐子安和金原公國那幾個人之外,其他所有人裡面,就屬公孫儀人最弱。

    這種事情,對於元荷教祖來說,根本想都不想,就可以做出精準而正確的判斷。

    那三道光束,原本是為嶽天恩三人準備的,內中飽滿的力量,無論是深度還是純度,又或者是招法變化的精妙之處,都要超出公孫儀人九倍以上。

    質、量、技,全方位的碾壓。

    但這一道屏風般的刀光,與那三道光束,與嶽天恩他們,根本不在同一道評判體系之內。

    在上古之時,那被命名為“浮光之道”。

    浮光掠影,只參萬物之表象,不深究元氣,不探察節律,在當年元荷與桃李道長等人整理的諸多材料之中,這種道路,是一種失敗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