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山下的傳說 作品

第147章 史前代碼

    只有極小比例的改變,比原先的設計更高明。

    這種程序改動,就是生物的突變與進化的實質。

    人類早在二十世紀就模仿大自然的生物進化方式,發明了遺傳算法;——在計算機上人為地隨機創造出小的改變,反覆試錯,以求得各種場合的更好解決方案。

    這種算法,有時候可以得出運轉完美的結果;但有的時候嘛……

    進化是盲目的。

    所以,迷走神經和頸部血管糾纏在一起,走奇怪的彎路,時不時互相壓迫一下;頸部左側挨一手刀人會暈倒,這不是瞎編亂造的戲劇效果,而是因為打在了真實存在的神經上。

    人眼的視神經在視網膜上自己戳了個大洞,所以有看不見東西的盲點。

    掛著**的輸精管在輸尿管上方繞行,路太遠,所以一不小心人會蛋疼;管子繞路在腹腔戳出來的洞,如果腸子不小心掉進去,又成了疝氣。

    生命設計是大型程序設計。

    為完成特定任務而創造全新的病毒類生化結構體,大概是截至本世紀三十年代的人類實用技術的極限了。

    原核細胞設計沒有必要存在——它的尷尬位置,恰好在靠譜實用的病毒和廣受關注的真核細胞之間。

    人們關心的大部分生物都是真核生物。從酵母菌到大白菜,從香菇到小貓、小狗,概莫能外——

    真核細胞大家都喜歡,然而其複雜程度,和城市的規劃設計有得一拼。

    考慮一下用二進制代碼寫城市規劃,其中還塞滿了無意義的跳轉、嵌套和循環。足夠把人腦子活活繞暈了。恰好,大自然留下的真核細胞程序設計,就是充滿了不規範運轉流程的代碼字段;時不時地,遙遠的字段序列之間,還共振通訊一下,更是增加了複雜程度。

    對於任何一種細胞生物,人類只敢小心翼翼地利用現有基因庫試探著改寫。

    創造全新生命,這是不可能的。

    這是因為,細胞生物的設計難度,極難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