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復生還 作品

第五百九十四章 抗聯救援

有心反滿抗日卻苦於沒有門路。

對此池硯舟感同身受,早年間尋覓組織蹤跡所遇艱辛歷歷在目,並非有心抗日就能找到組織同志。

此事所要歷經的難度遠超想象,稍有不慎就萬劫不復,故而身邊三五好友志同道合攜手同進,所謂民間團體嚴謹而言是未尋得專業組織的臨時產物。

八名青年行事多有不專業之處,可其精神值得肯定,若此番再去討論是否會影響父母兄妹、親朋好友則沒有意義。

誰人也不是石頭縫裡蹦出來的,投身反滿抗日事業再去瞻前顧後,則無人能勝任工作。

只是說專業情況下應是儘量處理好這些問題,才能更好的開展工作,顯然八名年輕人不具備這樣的能力,亦不存在這樣的經驗。

事已至此批評的話語難以開言,池硯舟、紀映淮都希望逃離人員可以安全脫身,被捕成員也希望僅是送去監獄關押,幾年後能重見天日。

話題到此池硯舟與紀映淮再無更多言語,兩人各自離開。

等到晚上收工後池硯舟繞路將消息告知組織,先前就奇怪警察學校內潛伏人員究竟是誰,現在能解開謎底。

夜裡回到家中池硯舟也與徐妙清談論此事,聽罷講述她面色同樣惋惜,愛國青年對抗日反滿局勢至關重要,雖是缺乏經驗可卻是薪火相傳的主力軍。

“可惜敵人勢大我等難以發展培養大好青年,東北淪陷至今多少青年丟掉性命,他們敢於發聲勇於反抗,看似以卵擊石卻是用鮮血喚醒民眾,用性命驚醒世人,戰亂年代書生並非百無一用。”

對於徐妙清的話池硯舟深感認同,在南崗警察署時就有過鎮壓集會學生的任務,那些青澀的面孔面對凶神惡煞的警員時確有恐懼。

眼神之中難掩膽怯。

可哪怕最後黑洞洞的槍口頂在額頭,害怕到身體止不住發抖的學生,卻並未透露半個字。

怕!

卻有堅定的信仰!

這兩件事情從來不是自相矛盾。

“戰鬥環境艱苦。”池硯舟認為現在東北境內,若有十人想要反滿抗日,最後真正能走上這條路的,或許僅有一人。

一半會死在這條路上,剩下又有幾人要倒在即將找到組織的門檻,最後則有一兩個人窺不得機會躊躇不前。

這就是現狀!

池硯舟不是危言聳聽,尤其冰城更能體現這一點,他有十足的發言權。

“學員在城外佯裝埋伏抗聯的過程中逃離,藉助密林以及城外複雜地形,應該是有機會脫困的。”徐妙清雖話語是如此說,但語氣是稍顯沒底。

警員對城外搜捕很有心得,學員慌不擇路逃離後很難有良好的躲藏思路,被警員抓到的概率不小。

饒是經驗豐富的反滿抗日成員,在城外被搜捕到的例子就數不勝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