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明月 作品

第九十八章 巨型鬣狗

  ‘這--這是什麼動物,我--我怎麼會沒有看到過呢!’楚野看著眼前這一隻怪物,心裡非常的不解。

  這一隻怪物來到了楚野面前,它也是吃驚地看著楚野。顯然,它也對楚野有些忌憚。因為楚野看上去也是一隻兇猛的動物,並不是很好惹的。

  楚野看這一隻怪物並不敢向自己進攻,它就趁機好好的打量了一下這一隻怪物。

  楚野用自己的眼睛掃描了這一隻怪物後,很快就知道了這一隻怪物到底是什麼怪物了。

  ‘啊!原來真是的一隻鬣狗呀!’楚野現在已經知道眼前這一隻怪物就是一隻鬣狗。

  ‘可這一隻鬣狗的體型怎麼會這麼大呢!這也太可怕了吧!鬣狗都長成獅子一般大了,也真是太奇怪了。’

  楚野雖然知道眼前這一隻怪物就是一隻鬣狗。但是它不明白這一隻鬣狗怎麼會長這麼大。

  ‘草,這是怎麼回事,難道說這一隻鬣狗是返祖了嗎!’

  楚野看著眼前的巨型鬣狗,突然就想到了史前的一種大型食肉動物——巨鬣狗。

  巨鬣狗是一類已經滅絕了的,龐大而可怕的食肉動物。它的頭骨非常粗壯,具有厚實而擴展的鼻骨、強大的顴弓、隆起的穹狀前額和巨大的頰齒。

  估計其體重可達380多公斤,是現代最大的非洲斑鬣狗的四倍,比現代非洲獅還重六、七十公斤。鬣狗類的頭部和外形雖然與狗或狼較為相像,但實際上是貓型亞目的一員,和靈貓的關係很近。

  早期學者的估計,巨鬣狗體重210公斤,目前看來之前可能是嚴重低估了。學者仔細研究表示它們的體重可能與一隻成年棕熊相當。現代的非洲斑鬣狗通常體重為70公斤。

  而古代巨鬣狗的體重估計在300公斤以上,體長(含尾)2.5米左右,肩高120Cm左右。相當於一隻成年棕熊的重量。這樣大的食肉動物在任何時代都是不常見的。

  斑鬣狗分佈於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開闊草原地帶。是現存鬣狗類中體型最大的一種,也是鬣狗家族裡最出名的一種。尤其是極其恐怖的叫聲類似人類狂笑的聲音。

  《科學通報》上報道了巨鬣狗主動捕獵行為的化石骨骼學證據,顯示一件雌性維氏大唇犀的頭骨上留有被巨鬣狗襲擊的痕跡。

  對比現生斑鬣狗對非洲黑犀的進攻行為,雌性大唇犀癒合的傷痕被解釋為遭受晚中新世巨鬣狗攻擊的後果。

  巨鬣狗的捕獵古生態學行為長期以來都是廣泛關注的焦點,但以前一直未發現清晰的證據來指示這種食肉動物的捕獵習性。

  這件維氏大唇犀標本提供的證據表明巨鬣狗具有與現生斑鬣狗相似的捕獵行為。

  儘管其專門食骨的頭骨和牙齒形態賦予巨鬣狗在腐食中處理骨頭的強大能力,但它仍然是主動的捕獵者。研究材料產自甘肅省臨夏盆地雙拱北地點的晚中新世柳樹組紅粘土中。

  基於哺乳動物化石生物年代和古地磁測年數據,雙拱北地點的地質時代為晚中新世早期,年齡約九千二百萬年。

  現生的斑鬣狗通常被認為僅僅是腐食者,但是,詳細的研究揭示它們實際上是非常高效的捕食者。

  化石食肉類的取食行為很少被瞭解,但歐亞大陸的巨鬣狗是最受到關注的化石食肉類之一。此前關於巨鬣狗的捕獵行為仍然有許多尚未解決的問題:它是否是與斑鬣狗一樣的主動和多能捕獵者?亦或主要是食腐者?

  這件大唇犀標本是一具帶有下頜骨的完整頭骨。所有牙齒的中度磨蝕和較小的下第二門齒指示這個頭骨屬於維氏大唇犀的成年雌性個體。

  標本的右眼眶上緣具有一個明顯的疤痕,與頭骨左側的對比清楚地顯示骨骼組織的丟失。在這個區域,骨頭已經非常深地凹陷,並且部分剝落。

  癒合傷痕的曲度相當陡峭,指示是一個彎曲的物體造成了這個疤痕。疤痕有一個粗糙的顆粒狀癒合面,帶有纖維軟骨的骨骼組織替換。厚層的波狀起伏特徵顯示發生了癒合的病理現象,其次有新的骨骼組織在疤痕的邊緣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