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鑑定師 作品

第468章 戰國琉璃球


                 沈世傑舉著那東西,放在李斐面前,問他:“你看這像什麼?”

  李斐看了又看:“蒼蠅頭?”

  沈世傑一聽,張了張嘴,不知道說什麼好。

  楚健笑道:“蜻蜓眼吧?當然,你說蒼蠅頭也行。”

  畢竟蜻蜓的頭跟蒼蠅頭其實很相似。

  “啊,對對對!沒錯!是蜻蜓頭。這東西就叫蜻蜓眼嗎?”

  楚健點頭:“這種東西流行於戰國時期,但最初並非我們中國的,而是埃及和西亞那邊傳進來的。”

  公元前兩千年,古埃及、西亞那邊就出現了人造玻璃,但一開始是單色的,此後一千年,才終於出現彩色玻璃。

  公元前10世紀,在玻璃珠母體上鑲同心圓,製造出"眼睛"效果的鑲嵌玻璃經終於在地中海沿岸出現。

  "眼睛"文化據說發源於西亞,相信眼睛有避邪功能的這種信仰,多盛形於從事畜牧的草原民族,在遊牧民族遷徙的路途中,身上佩戴這種鑲嵌玻璃珠,一方面可以避邪,一方面隨時都有可能用來交換所需之物。

  這種鑲了“複合眼珠”的玻璃珠,春秋戰國時期進入中國。

  中原地區與西亞雖然相隔數萬裡,但在公元前二千年到一千年的銅器時代,東西文明之間活躍著許多遊牧民族,他們往來於漫漫中西亞沙漠地帶,玻璃色彩美麗,便於隨身攜帶,遊牧民族交這種鑲嵌玻璃珠由西亞帶入中國。

  而這種彩色繽紛、燦爛奪目的西亞玻璃珠受到當時中國王公貴族的極度喜愛。

  因為這個緣故,當時在中國產生了高度的社會需求,導致中原玻璃藝匠開始利用本地原料進行仿製,以氧化鉛和氧化鋇替代蘇打,製造出與西亞、地中海東岸地區配方不同,也就是含鉛鋇成分的蜻蜓眼玻璃珠。

  “所以,這玩意不是我們中國產的?”李斐又問道。

  沈世傑:“錯!這是中國產的,起源不是我們國家而已。”

  我們中國不會像棒子一樣,搶奪別國的文化起源。是國外傳進來的,咱不會否認。就像佛教,咱從來不會說是中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