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北地郡

  申時末,北方大地上的炊煙還未散盡,已經有百姓陸續從田裡歸來,準備吃今天的晚餐。

  因為古代糧食不足,自商朝起,就有了一個約定俗成的習慣,基本上平民都是吃兩餐。

  由於照明困難,人們只能“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所以早飯不能太早,晚飯不能太晚,每日兩餐正是同這種生活習慣相適應的,而每天的第一頓飯叫朝食,在時間上來看,即為辰時,第二頓飯叫夕食,即為申時。

  由於北方邊境常年被匈奴人騷擾,使北方出現了大量的荒地,而現在,大秦的國策還沒有開始具體推行,治粟內史等也才剛剛上任,首先治理的,也只是國內的土地歸屬問題。

  而面對北方的大片土地,大秦皇帝陛下曾有令,允許大秦黔首入北地墾荒,開墾出來的土地,都是屬於個人的田產,這條政令下達,倒是促進了北方邊地的開發。

  但也只是很小一部分,畢竟,在那邊種地,是很危險的,邊境不穩,邊軍不足,要是匈奴人流竄進入長城,那是會丟掉性命的。

  雖說情況如此,但也總有一些一無所有的百姓想去試一試,反正已經一窮二白了,倒不如搏一搏。

  首先,上郡那邊是常年遭受襲擾的,而北地郡,與上郡對比,倒是離咸陽近一些,倒是有大批百姓進入北地郡,事實證明,就是如此,北地邊境雖然也屬於邊關地帶,但稍稍穩定一些。

  此地的駐軍也比較多,雖然匈奴人時有襲擾,規模不大,基本上都被邊軍打退。

  殘陽如血,炊煙裊裊,棵棵青苗迎風飄搖,風輕輕柔柔的,帶來大地的清香,耕作了一天的百姓們,走在夕陽下,順著田埂,緩緩而行,幾個人,三三兩兩的聊著,影子被拉的很長,他們的臉上帶著汗水,卻也掩蓋不了心中的喜悅。

  但能發現,此地的多數百姓,也都是一些老人和婦孺,難道憑藉一些老弱,就能冒著生命之危來邊地墾荒嗎?

  這顯然是不現實的,原先都是青壯年來到此處墾荒,由於土壤肥沃,百姓勤勞,加上都是一些剛剛開出來的邊地,所以基本上這一片的地區,是沒有交賦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