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1 章 包租婆





看孫清把錢拿出來,當著他的面數了一遍,裡面甚至有一大半全是毛票,姜百勝沉默了。




老家那邊總說他們沒孩子,旁人也有覺得孫清她媽脾氣太差,覺得孫清連個飯都做不好……




可只有孫清,是真心實意跟他過日子。也只有孫清,能在家裡需要用錢的時候給他拿出錢來。




姜百勝突然抱住了孫清,把孫清嚇了一跳,你幹嘛?數到哪兒我都忘了!?()”




姜百勝一言不發,放開她,又大步朝外走。




孫清更納悶了,“這說正事呢,我還沒數完,你要去哪?”




“你做主就行。”很奇異地,姜百勝竟然用了跟陳寄北一樣的話。




他自己也有所察覺,頓了下,還是出去了,“我去做飯,你不說我炒菜比你好吃?”




“你不怕被對門看見了?”孫清疑惑。




自從對面搬進了新住戶,姜百勝可再沒拿過炒勺,生怕被人知道。正好孫清懷孕也滿了四個月,早孕反應早就沒了,家裡就重新恢復了由孫清做飯。




這回姜百勝連停頓都沒停頓,“看見就看見,反正咱們也要搬走了。”




沒幾天,孫清和姜百勝過來,夏芍陪著和房主厲叔講了講價,最終同樣以七百六拿下。




交錢拿房照之前,夏芍這邊何叔出面,孫清那邊姜百勝一個同事出面,兩邊先簽了個字據。簽好名按好手印,這房子就算是兩邊合夥買的了,一家一間半。




沒想到去跟厲叔交錢的時候,竟然又碰上了石科長和他大閨女。




對石科長這個女兒,夏芍是耳聞已久,但見還是第一次見到,不由多打量了一眼。




大概是隨了母親,她相貌並不像石科長那麼普通,看著還有幾分清秀。十四五歲的年紀身材已經抽條了,有了少女的模樣,眼裡卻沒有少女的天真和稚嫩。




見他們已經和厲叔買好了,她雖然失望,卻並不像一般小孩子那樣發脾氣。反而半是撒嬌半是抱怨,說都怪石科長猶豫不決,下次可得給他們買個更好的。




這麼小就知道發脾氣沒用,能把東西弄到手才最有用,還真不是個省油的燈。




夏芍很慶幸他們動作夠快,也暗暗為李來娣點了根蠟。




石科長臨走的時候,還跟夏芍和陳寄北打了個招呼。到底是小姑娘,一見夏芍這個長相,他女兒眼中立馬閃過戒備。看看夏芍身邊的陳寄北,再看看夏芍的態度,那抹戒備又迅速消失。




顯然石科長在男女方面不乾淨,他女兒也知道,看到漂亮女人就心生懷疑。




只是李




()來娣知不知道,夏芍就不清楚了。




房子買完,接下來就是收拾了,孫清挺著五個多月的肚子,每天行動如風。




她先拜訪了周圍幾戶和她關係不錯的鄰居,託對方如果以後有人來找她,就跟人說她搬去了哪裡哪裡。路上碰到以前的老客戶,也跟人家說起她要搬家的事。




“不遠,就在稅務局後面,河邊一排六間,西邊那三間,還跟以前對門那戶做鄰居。”




當時她正在百貨商店買收拾新房要用的東西,那小胖子媽媽聽了,就笑道:“以前那鄰居好啊,兩口子長得都好看,家裡老人也不錯,可熱心腸了。有一回下大雪,我進去的時候落了一身,那嬸子還特地拿了掃炕的掃帚幫我掃,怕我衣服溼了。”




“是吧?我也覺得小夏他們家人都不錯。”




也不知道是孫清準備搬家準備得太高調,還是現在房子越來越吃緊了,她還沒走,就有人上門來看房。是一對小夫妻帶倆孩子,說是家裡住不下了,分出來單過。




老本地人家裡房子大,也有兒子結了婚依舊跟父母住在一起的。




不過結了婚要是孩子多,或者下面弟弟也到了該說親的年紀,就會分出來另外找房子。




“來那趙老二我認識,以前我們這出了名的地痞混混,成天跟人打仗,沒少因為打人進去。以前年輕的時候還看不出來,現在三十多了,一臉的橫肉,一看就不好惹。”




孫清過來說起此事的時候滿臉是笑,“我現在就希望他能租成,看對門那兩口子傻不傻眼。”




“惡人自有惡人磨?”夏芍笑著問。




“對啊,不然攤上這麼個鄰居,再好脾氣的人都得被氣得脾氣不好。不說他們了,你那一間半房子是不是準備往外租?還沒租出去的話,我這邊有個人選。”




既然都和孫清一人一半買了,當然得往外租,總不能就這麼空著。




夏芍點點頭,“說來聽聽。”




“是百勝他們單位一個同事。”孫清說,“剛參加工作沒兩年,處了個對象,準備這個月結婚。他那個對象我沒見過,不過聽百勝說這小夥子人還不錯。”




姜百勝這人大男子主義是大男子主義了一點,但人很正派,絕對不會在這種事上說虛的。




何況等人搬進來,要和人住對門的是姜百勝和孫清,他們肯定不會給自己找個麻煩。




“那就找個時間,讓他們過來看看房子。”




夏芍看一眼小座鐘,起身把腳上柔軟舒適的布鞋換了,穿上了雙皮鞋。




孫清一見就問:“你這是要出門?”




“嗯,二立今天訂婚。”夏芍出去喊了正在幫夏母搭豆角架的陳寄北,“換衣服,該出門了。”




新家院子大,一開春夏母就琢磨上了,準備在牆跟下開兩壟地,種點豆角洋柿子。




不得不說種田是刻在華夏人骨子裡的基因,何況夏母本就是農村出來的,在老家吃的都是自家地裡種的菜。來了江城什麼都得花錢買,她一買菜就覺得肉




疼。




不僅開地,夏母還又去小市場買了一批雞崽,準備在院子裡圈一塊地方散養著。




夏芍看著她弄,一點都沒提醒她,一開始來東北,她是沒準備待長久的。從關裡走的時候她很多東西都沒拿,人都上火車了,還在惦記有沒有人喂她的雞鴨。




陳寄北就更不會提醒了,幫著夏母開地,給夏母扎養雞的矮籬笆。




聽到夏芍叫,他把手頭這一個架好,才洗洗手,進屋也換了衣服和鞋。




孫清就起身告辭,“那你們忙,我回去繼續擦窗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