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我不做亡國太子! 作品

第1449章 經濟繁榮


                 朱慈烺深知,一個國家的強盛,不僅僅是軍事力量的強大,更在於經濟的繁榮和人民的安定。

  而且,強大的軍事力量也需要繁榮的經濟來支撐。

  如果大明的百姓都吃不上飯了,餓著對著,又怎麼會支持朝廷,支持軍隊呢。

  因此,他在穩固軍事力量的同時,也在全力推動大明經濟的發展。

  朱慈烺在掌握一定話語權之後,最先解決的就是百姓的肚子問題。

  不管吃得東西好壞,首先就是要讓百姓能夠吃飽。

  朱慈烺首先就是大力推行農業改革,引入新的耕作技術和作物品種,通過皇家科學院農學院,以及皇家莊園合作,大力培養紅薯和土豆的種苗,推廣紅薯和土豆的種植。

  經過兩年的種苗培養和推廣種植,目前,大明西北省份的山西、陝西、寧夏、四川等地,已經開始大面積種植土豆和紅薯了。

  雖然說紅薯這玩意,口感也就那樣,吃多了還老放屁,但是架不住他產量高啊。

  就是貧瘠土地,一畝地的紅薯也能收成上千斤,而且紅薯耐旱,就算現在大明還處於小冰河時期,天氣比較乾旱,但是依舊能夠保證收成。

  這簡直就是百姓們的最大的福音,在沒有糧食吃的時候,樹皮都能被吃完,無論怎麼說,紅薯肯定比樹皮強多了。

  在這個時代,能吃飽已經是最大的幸福了。

  而土豆在華夏人民的聰明智慧下,不用朱慈烺推廣,百姓已經摸索出了蒸、烤、炸、炒多種多樣的吃法,土豆現在幾乎成為了西北百姓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

  同時,土豆比較容易保存,一些有眼光的商人,開始從西北收購土豆,然後運輸到江南富庶之地販賣,也能掙上不少錢。

  同時,朱慈烺命人大量從兩湖地區、廣安自治行省以及暹羅、真臘、哀牢等地大量採購大米運回大明,通過增加糧食供給的方式,平抑大明的米價,讓一些奸商不能坐地起價,保持了大明的糧價一直都很平穩。

  在這個過程中,朱慈烺自然是要貼上不少銀子,但是,保證了百姓的吃飯問題,朱慈烺覺得這個錢花得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