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工業的萌芽


                 第二百七十五章:工業的萌芽

  “沒想到焦炭於鍊鐵工藝之上居然有如此之大的進步!”

  朱標戴著手套,翻看著面前的鐵塊。

  鐵,是工藝技術發展最重要的東西。

  一個國家是否擁有工業革命萌芽的前兆,就在於是不是能夠大批量的生產鋼鐵。

  朱棡所採用的的是比較傳統的高爐加轉爐的方法,通過高爐把鐵礦石之中的鐵加熱到1600c以上使其融化。

  在擁有煉焦技術的大明,焦炭是可以達到這個熱量的。

  通過高爐所產生的鐵含有大量的碳,彼時還需要使用轉爐不斷的攪拌鐵水,通過碳跟空氣的接觸生成二氧化碳,從而生產出低碳的鋼材。

  鋼在熔鍊沒有出現之前,都是採用的百鍊鋼的方法來將含碳量高的鐵塊鍛造成含碳量低的百鍊鋼,需要的也是不斷捶打,增加碳和空氣的接觸。

  在南宋名人沈括所著【鍛鋼法】一書當中,記載了兩種鍊鋼的方法,名為:團鋼法與百鍊鋼法,並對其兩種方法進行了詳細的比較。

  原文收錄於【夢溪筆談】之中,感興趣可以一觀。

  鍛鐵和鑄鐵,是兩個概念。

  除了基礎理論,還有一些細節也是需要注意的。

  朱棡找來了鋼廠的負責人,是京師的鍛造大師張鶴,此人乃是鑄劍大師張鴉九後裔,其傳承的鐵匠鋪曾經是南宋御用工匠鋪。

  張鶴五短身材,光頭噌亮,很有特點的便是他臉上坑坑窪窪的傷疤,聽見王爺相召,放下手中的鐵錘走了過來。

  “原來是名匠之後!”朱標道。

  張鶴被朱標攙扶起來,嘆道:“不敢當!不瞞太子殿下,家父是被元人抓去鑄刀的,所以草民從小便對元人恨之入骨。”

  原來,張家作為南宋御用的工匠,在元人攻入臨安府的時候就已經家道中落,他的太祖父帶著一家子東躲西藏到了南方,卻還是被元人給找了出來。

  他的父親和祖父都死在北方,唯有他年紀小沒有被抓去,好在張家家風嚴苛,他三歲就可以學打鐵,學鑄鐵。

  吳王建都南京,張鶴便重新開了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