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網文太難了 作品

第四百一十四章 郵驛和官道


                 “第八條,普及郵驛站。”趙括說道。

  從有人類的那一天開始,就有了各種傳遞信息的手段,擊鼓傳聲,烽火臺,送信等等。小說

  每個王朝都深知消息傳遞的重要性,特別是邊境戰亂或是外敵入侵的時候,早一天收到消息和晚一天收到消息,可能就是完全不同的結果。

  因此即便每年大量的投入得不到回報,歷代王朝也沒有一個廢除郵驛制度,反而不斷朝裡面投錢。

  一般來說,步行送信為郵,騎馬送信為驛,合稱郵驛。

  歷史上秦漢王朝五里設一郵,三十里設一驛,安排專門人員傳送文書,保證地方聯繫的送達,以便朝廷及時得到消息,做出應對。

  趙國也是有郵驛站的,但主要設立在邊境和主要城市,用來傳遞軍事情報,並沒有在所有地區普及,也不會為普通百姓傳遞家書。

  如果丈夫在外戍邊,妻子想念丈夫,想寄一封家書或衣物過去,只能親自徒步數百里趕到丈夫戍邊的地方,或者同鄉有人探望,請其幫忙捎過去。

  亂世之中,這種探望的風險可想而知。

  就算妻子歷盡千辛萬苦,終於趕到丈夫戍邊的地方,丈夫也很有可能已經去世了。就如同孟姜女尋找丈夫範喜良,最後只能看到堆積在長城之下的累累屍骨。

  雖然故事寫的是秦朝,但實際上每個國家都是一樣,杞梁妻“就其夫之屍於城下而哭之,十天以後,城為之崩。”哭的可不是秦長城啊。

  “每個郡,每個縣,每個鄉至少建立一座郵驛站,郡級郵驛站至少有十五匹馬,五名驛夫。縣級郵驛站至少有六匹馬,兩名驛夫。鄉級郵驛站至少有兩匹馬,一名驛夫。”

  歷史上唐朝一級郵驛站要配六十匹馬,二十個驛夫,趙國玩不起這麼大,只能配十五匹馬,五名驛夫。

  不是沒有這麼多馬,而是沒有必要,這些已經足夠趙國公文信件運轉。

  而且馬多了確實會增加地方上的負擔,馬扔在草原上,趙國基本上不用怎麼管,每隔一段時間用大豆等精料追一次,保證不掉膘就行了,而且還有抓不完的野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