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髦郭責 作品

第105章 硬氣!

  曹髦說道:“重要的不是賞賜的大小,而是誰人所賞,得到皇帝的恩賜,這豈是錢財所能比的?”

  司馬炎沒有再說話。

  曹髦想要改變大魏,那就得從思想方面來改進。

  大魏的風氣非常的不好,頹廢,避世,消極,享樂,魏晉的統治者們通過持之以恆的努力,終於是造就了這一切,天下的官吏們會那般的不堪,一來是考核辦法出了問題,二來就是思想出現了問題。

  曹髦可以將改造制度的事情交給大臣來操辦,而思想上的改造,他還是想著自己要多出力。

  大魏的太學,可以說是大魏最重要的思想交流地。

  很多學術都在這裡誕生傳播,很多大佬都喜歡在太學裡傳播自己的學問,王肅和鄭衝就曾多次在太學裡公開講經。

  因此,太學是曹髦改造天下思想的一個重要根據地。

  曹髦先前派司馬炎前往太學,幫著自己看看太學內的情況,包括授經博士,以及諸多的學子們,順便獎賞一些能給予重任的學子們。

  司馬炎做的很簡陋,他直接將自己在太學的所見所聞寫成了日記,或者說遊記。

  記錄自己進入太學後所看到的諸多東西,甚至連交談都寫了下來,然後就將這個東西當作上表遞給了皇帝。

  請訪問最新地址

  他這種東西但凡不是交給曹髦,交給其餘皇帝看,都要以大不敬的罪行給砍頭了。

  誰家大臣是這麼寫上表的!?

  這玩意的格式和規矩你是一點都不在意啊。

  儘管這上表有些簡陋,但是曹髦還是非常滿意的,起碼沒有太多的修飾,沒有刻意的隱瞞,主打的就是一個真誠寬厚,很符合安世的為人。

  通過他的上表,曹髦即使沒有去過太學,卻已經對太學有了些認知。

  大魏的太學,是從文皇帝時期開始重新設立的,主要還是效仿後漢的制度,一部分是招募年長有賢名的人來治經,一部分是招募年少的童子郎來經學啟蒙。

  簡單來說,就是研究生和中學生。

  魏晉的太學已經沒有了硬性的年齡要求,這也是出自對大族的妥協。

  兩人一路聊著天,馬車匆匆來到了太學門前。

  兩人一同下了車。

  洛陽的太學並沒有長安太學那般的熱鬧喧譁,除卻發生了一些激烈的學問之戰,其餘時候,這裡都是格外的寂靜。

  馬車停靠在門口,也沒有人來問津。

  甚至能看到很多私人的馬車進進出出,曹髦身穿便裝,一身的貴氣,身邊一群甲士保護,可這在太學裡並不算什麼,太學裡的大族子弟也是如此模樣。

  “進了這裡,我便是你的弟弟,不可透露我的身份。”

  曹髦吩咐道。

  司馬炎隨即帶著曹髦走進了這裡。

  看得出,文皇帝當初為了太學可是煞費苦心,太學的建築群格外的雄偉,這太學的規模極大,通往各地的道路都是格外的平坦整齊,兩旁綠樹成蔭,遠處還能看到假山小泊,處處的閣樓涼亭,頗有些脫俗的意味。

  奈何,如此龐大的太學建築群,放眼望去,卻是看不到多少人。

  此處很是寂靜,偶爾有幾輛馬車進出,除此之外,都看不到什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