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倓 作品

第249章 再大的風雨,也奈何不了本王!

  但李隆基也不得不承認,朝廷其實離不開那些家族。

  不然以當年太宗的強勢,怎麼可能會被他們瞧不起?

  他們的底氣就來源於,他們真正掌握了政令的執行。

  地方官到地方後,先與地方世家門閥拉近關係,幾乎是這一百多年,大唐隨處可見的現象,也是為官的規矩。

  如果在地方上與門閥世家交惡,地方官將政令不能下野。

  那是不是說世家在這個時候可以架空皇權?

  絕不可能了。

  甚至世家被李林甫壓得也喘不起過來。

  李林甫屬於李唐宗室出身,與山東舊貴沒半毛錢關係。

  現在對付世家的辦法就是名正而言順。

  只要有確鑿的證據,而且影響極大,就能處理,其他家族也不敢說什麼。

  眼下這件事,如果要把真相還原出來,崔家也未必能佔理。

  朝堂上若是有人捕捉到聖人想包庇建寧郡王的態度,必然也會有人站出來投機取巧地為建寧郡王說話。

  可關鍵在於,現在山東舊貴和以李林甫為首朝堂勢力,都想借此做掉李倓。

  更重要的是,李隆基也覺得時間快到了。

  他也想要收回李倓的權力了。

  所以,李隆基就這個問題,開始逐漸表明態度。

  如果是這樣的局面,李倓是沒有翻身的機會的。

  可李隆基想要年底再處理,所以現在朝廷上的爭論還處於預熱的階段。

  李隆基又看了一眼李林甫,問道:“右相呢?”

  李林甫站出來說道:“臣覺得,此事關係重大,江東肩負著國庫重任,可清河崔氏人又的確死在江東,不如請建寧郡王回京,召崔家的人入京,雙方當面協商。”

  “嗯,還是右相說話公允。”李隆基點了點頭,當場就表揚了李林甫。

  李林甫這可不是什麼公允。

  李林甫把李隆基的心思猜得清清楚楚,李隆基想要江東的錢,又想平復山東這些世家的情緒,想來個拖字訣。

  把李倓召回京,看似協商,其實是把建寧郡王軟禁在長安,所以說得好聽,是穩住江東,讓江東繼續賺錢,別出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