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倓 作品

第247章 李倓的殺招

  這個數字就已經開始超出之前。

  之前是江淮、齊魯加起來,一年海鹽總量是600萬石,現在齊魯排除在外,一年已經能造500萬石。

  李倓相信劉晏的測算。

  “按照一斗100文來售賣,可以賺500萬貫,之前郎君定下的賣鹽賺450萬貫,如此推算,已經綽綽有餘。”

  李倓突然回頭看著劉晏,說道:“真的這麼好賣,可以把價格再翻一倍!”

  “兩百文一斗嗎?”

  “沒錯!現在這些鹽都進了鹽商那裡,他們把這些精鹽囤積起來,賣給了有錢人和貴族,有錢人對鹽價並不在乎,一百文和兩百文對他們來說一樣,鹽商在中間賺差價再賺一百文,三百文有錢人也完全能接受,而對於我們來說,一年時間,能賺1000萬貫!”

  武意說道:“恐怕要把鹽賣到河北、河南,還有關中、成都一帶,才能實現。”

  劉晏說道:“此事倒大可不必擔心,目前精鹽的工藝暫時沒有傳開,我們出多少精鹽,外面的鹽商就會拿多少精鹽,他們會想辦法把手裡的精鹽賣到能賣的任何一個地方,這就是商業。”

  只要需求,就會有買賣。

  四月下旬,精鹽開始在潤州一帶流行,立刻找到瘋搶。

  五月初,江寧郡開始流行精鹽。

  整個高端市場,就彷彿一個無底洞,精鹽只要流入過去,立刻被吸乾。

  甚至李倓還聽說,揚州一些商人開始炒作精鹽。

  原本出貨價賣到200文一斗的精鹽,喊價到了500文。

  更誇張的是,揚州市面上開始流行一種叫鹽券的。

  就是用紙,在上面寫下多少斗的鹽,價值多少,由揚州鹽商會做擔保。

  拿到這個鹽券,就能等量兌換到精鹽。

  當李倓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只是微微一笑。

  市場之所以有這樣的行為原因有兩點:

  一、精鹽因為數量稀少,暫時稱了硬通貨,並且在人為的操作推動下,還在快速升值。

  人們在金融市場,從來買漲不買跌。

  二、江東商人普遍看好精鹽未來的發展,因為所有人都知道,這種精鹽接下來一定會流入淮南、河南、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