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倓 作品

第246章 李隆基的真實意圖

  可現在賺錢的行為,已經觸碰到河北、河南門閥的利益。

  關中與河北之間早就有很深的陳年舊賬。

  這一次,如此大的利益盤,雙方還不得掀起驚濤駭浪來?

  崔家的行為,明顯就是想要在這場利益局中分一杯羹。

  關東舊貴,都想要分一杯!

  可李隆基卻不想給!

  但不想給的李隆基,此時也無法為所欲為。

  因為范陽、平盧這兩個邊關大鎮的後勤,都還需要河北、河南做供給。

  尤其是清河。

  大唐在清河設立了一個超大型的戰備儲藏庫。

  每年都會有大量的錢糧布帛從江淮、河南運輸於此。

  與此同時,還囤積了大量軍資器械。

  清河郡甚至有“天下北庫”的稱號。

  這都是為了方便快速供給范陽和平盧。

  歷史上,安史之亂的時候,清河郡是安史叛軍重點爭奪的對方。

  那麼問題來了,地方上要調運物資到清河,許多執行層面的東西,都還是需要依靠地方官和地方世家共同協作去完成。

  就目前,大唐是離不開世家的。

  畢竟平民階層的力量崛起,要等到宋朝大開科舉之後。

  李隆基的態度,很自然地就傳達到了李林甫那裡。

  李林甫心領神會。

  四月下旬的一個早晨,李倓在河邊釣魚。

  “郎君,公輔的信。”武意在堤岸邊翻身下馬,將元載的信送到了李倓的面前。

  李倓隨手打開看完,笑道:“很不錯,頭三個月,我們手中的造紙廠已經賺了三十萬貫,我們的造紙廠今年賺兩百萬貫,就能達標。”

  “銅錢呢?”武意好奇地問道,“我們是不是還要依靠銅錢的?”

  “銅錢已經不是問題了。”

  說話間,突然一條大魚上鉤。

  李倓用力提上來,武意忍不住道:“好大一條魚。”

  李倓卻看著清晨波光粼粼的湖面說道:“這湖裡可不止這一條魚。”

  武意確實沒有聽懂他這話,認真地作答道:“要把這湖裡的魚都釣起來,恐怕很難!”

  “不需要全部釣起來,湖裡沒有魚了,豈不是成了一汪死水,只是現在有些大魚胃口極大,我放一些誘餌過去,他們就立刻咬鉤了。”